古人的“求官诗”
汪金友
□汪金友
宋代俞文豹的《清夜录》中,记载了苏麟讨官的故事:“范文正公镇钱唐,兵官皆被荐,独巡检苏麟不见录,乃献诗云:‘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公即荐之。”
这也是成语“近水楼台”的由来。范仲淹62岁时被任命为杭州知州,到任不久,就把周围的文武官员都提拔了。唯有一个叫苏麟的巡检,职务没有变动。苏麟着急,思来想去,觉得自己没有得到提拔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经常下乡,远离了范仲淹的视线。于是他写了一首诗,送给范仲淹,其中就有这样两句:“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聪明的范仲淹很快就明白了:离自己近的人都得到了提拔,离自己远的人却被疏忽和忘记,这实在是有失公允。过了几天,就把苏麟提拔到一个重要的岗位。
相比之下,唐代的孟浩然就没有这么幸运了。孟浩然满腹诗书,却屡试不中。为了讨个一官半职,他专门写了一首诗送给当朝丞相张九龄:“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其中的意思很明显,就是希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
可能是张九龄身边跑官要官的人太多了,根本没有把孟浩然的诗放在眼里,看过就扔了。后来在好友王维的引荐下,孟浩然终于得到一个见唐玄宗的机会。唐玄宗让他介绍一下自己的情况,他竟然说:“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唐玄宗心中十分不快:你的意思,是我不能发现人才呀。手一挥,就把孟浩然赶出去了。
白居易进城求官,也是拿着自己的诗去的,他去拜访京城名士顾况。顾况看到名帖上的“白居易”三个字,就皱着眉头说:“长安米贵,居之不易。”白居易一听,立即递上自己的诗作《赋得古原草送别》。顾况打开一看:“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顾况读罢,兴奋异常,马上说:“长安虽然米贵,但你居之甚易。”
有了顾况的赞美,白居易在京城的名声大震。几年后,他得中进士,做了翰林学士,不久又升任左拾遗。
唐代的求官诗中,朱可久写给张籍的《近试上张水部》最为有趣:“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表面看,是新婚男女的戏作;仔细瞧,却是学子求官的娇羞和期盼。时任水部员外郎的张籍对朱可久的诗大加赞赏,事后帮助他实现了进士的梦想。
“求官诗”不少,评价求官的诗词也不少。比如金代元好问的《送奉先从军》:“潦倒书生百战场,功名都属绣衣郎。虎头食肉无不可,鼠目求官空自忙。”如果鼠目寸光,再拜官求官,也是空忙一场。
再如元代刘庭信的《感皇恩》:“口则说应举求官,多因是买笑追欢。”嘴上说“应举求官”,实际为“买笑追欢”。一旦登上官位,早忘了百姓黎民。
还有唐代王建的《寄韦谏议》:“百年看似暂时间,头白求官亦未闲。”已经满头白发,还在孜孜求官。何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还有清代顾炎武的《大行哀诗》:“世值颓风运,人多比德朋。求官逢硕鼠,驭将失饥鹰。”如果求官遇到了硕鼠,那就麻烦了。买官卖官,寝食难安。
当然,也有不愿做官的。比如元代的刘崧就曾赋诗:“人言京国求官好,君独辞官事幽讨。西山白雪深于云,期子餐之以终老。”深山白雪,读书品茶,乐在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