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星赶月逐斜阳

——读蒋志华诗词集《楫风晚韵》

  吕志强

  近日,九届浙江省政协委员蒋志华先生新诗集《楫风晚韵》问世。该书由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出版,是作者退休后公开出版的第六部诗词集。

  《楫风晚韵》分为八篇章,三百七十余首(篇)。各篇章均有鲜明的主题、时代的脚印,以家国情怀、壮心不已这条主线贯穿始终,谱写的是牢记使命、催人奋进的时代之歌。

  诗为心声,全集以《楫梦》领衔,以《八声甘州南湖红船》开篇:“记楫声汨汨举红旗,复兴梦魂牵。任风雷滚滚,劈波斩浪,烟雨楼前。历尽樯倾楫毁,砥柱挽狂澜。船在初心在,换了人间。”收尾《光荣在党五十年感言》:“一生在党,终身奋斗,对党忠诚,不忘初心,乃余之人生坐标和理想。”铿锵之言,展现了一个老党员对党的赤胆忠心及爱国爱民的满腔热情。

  第二篇章《拾遗》,是在汇编诗集时新增的内容,大部分是癸卯年的新作,还有一些是往年在媒体零星发表、尚未编入前五部诗集的作品,读起来颇具拾遗的味道。作者那种对旧事、旧地的叙说和感怀,“半是记忆半流连”“垂白悠悠听细雨”“依稀田埂路,旧梦乱簑披”(《谷雨忆》);“祓禊重三晚竹凉,谁令思念客门墙”(《上巳节听雨》),拨烟展章,拾遗成诗。在这些作品中可以看出,作者心中对同甘共苦的同事、肝胆相照的朋友,不曾遗忘,藏在心底。“念处州相遇,心捧蓬楼。”(《凤凰台上忆吹箫·读十年一觉台州梦》)情真意切,颇具宋韵遗风。真可谓青山有遗诗人拾,腹有诗书韵屋高。

  第三篇章《抒怀》以春夏秋冬为序,描绘五彩缤纷的广袤大地,抒怀人间的喜乐冷暖,记录岁月的深情感悟。《长汀观海》中“樯帆几片白云轻,乱眼青峰碧水行。十里沙滩烟步漫,山中海景数长汀”,把作者三十年前作为省委工作组组长的旧景变迁刻画得淋漓尽致。“晴日半窗烟柳济,水酒湖歌,同把秋光洗。留住青山终不弃,夕阳花径存知己。”(《蝶恋花西湖情深》)面对大自然的恩赐,抒发了作者深情的追思、宽阔的胸襟和美好的期望,读之让人感慨万千。

  作者出身于贫苦的农民家庭,长期从事“三农”和农村金融工作,深知农民疾苦,关注四时节气,为二十四节气留下了不少诗篇。“春霖一夕值千金,云稼青青逐日欣。润雨无声农舍乐,燕飞田埂有蛙声。”一首《谷雨》,展示了这一节令的美丽画卷。这次他把描述有关二十四节气的诗词整理成单独篇章,曰《听风》。并在诗的后面加注了一些气象知识和地方民俗知识,增加了可读性和知识味。我深知,这是作者旨在通过读诗,让更多人关心农业,不忘农民,支持乡村振兴。

  南园闻落叶,片片是乡愁。对于远离故乡多年的游子,随着岁月的流逝,年事的增高,思念家山的酒越香、茶越浓。《楫风晚韵》用《乡愁》《归忆》两个篇章,阐述作者的思乡之恋、爱乡之情。他爱故乡的山,他思故乡的水,他记故乡的事,他念故乡的人,达到了如痴如醉的地步,一片梅林居然让他连续吟诗数年,写出了《九峰沐梅》《九峰梅花》《九峰山赏梅》《九峰山梅花节》等诸多诗篇。一条清溪从《网岙龙潭观瀑》开始,一直写到《龙溪》《醉溪》《后门溪》《沙滩庙怀旧》,何等的眷恋!在他眼里,家乡的一花一草、一山一水都是天底下最美的;家乡的一墙一门、一人一事都有说不完的故事、割不断的情丝。“故乡泥土最芳香,洒入春风沁透肠。窥尽狮山鬃未老,夕阳喜抹旧门墙。”(《乡土》)在他心里,家乡走过的路、干过的事业,最值得一生记忆和回味。《当樵》《烧砖》《抗旱》《夜雨》《插秧》等,娓娓道来,沉香扑鼻。思乡之情,感天动地。

  港城宁波是作者的第二故乡。上世纪70年代末,作者调离故乡到镇海县农业银行任职,1983年宁波地市合并,他调任宁波市农行副行长,一年多后接任行长,直至90年代初离开甬城,留下了许多刻骨铭心、永不消逝的记忆。《归忆》是对这段岁月的深情留记。他与这个城市有特别的缘分,年轻时代在效实中学完成高中学业,《天一阁读书》《师恩》《同窗寄情》《毕业别同学》《少年游效实中学百年华诞感怀》《金缕曲感屠呦呦获奖》,风华正茂,逐梦追志。他对这个城市有特别的感情,从《永遇乐灵桥路141号》出发,到《楼高宁穿路》《诗情话长》《甬城感赋》《秋寒》,艰辛创业,情系港城。他对这个城市有无穷的期盼,“月洒三江千里潇。水上舟歌,六岸灯挑。秋风轻抹老江桥。月又圆圆,人又潮潮。贯世长河逐浪高。四海通商,万国华侨。港城腾起赛龙蛟。月亦吟吟,人亦滔滔。”(《一剪梅三江月潮》)他感恩这个城市,咏赞故乡的清风明月,“垂恩昨日深深揖,善待今天正正祈”(《感恩生活》),“清风自古能传意,送给人间尽是缘”(《明月颂》)。归忆长长,清风习习。

  作者一生喜爱唐诗宋词,晚年移居麦庙港畔南园,自称“南园老翁”,赋诗填词便是他最大的爱好和乐趣,他把走好唐诗之路、传承弘扬宋韵文化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把赋诗题词视为不可或缺的生活,更看作生命的一部分。

  “楫风摘月诗园上,护尽春光又夏花。夕惕朝乾心守一,岂教梅雨湿年华。”(《南园梅雨五章》)衷心祝愿蒋志华先生诗心不老、诗意盎然,为新时代多赋诗词,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再作奉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