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一种深情的生活方式

  张林华

  为点评初衷而集中阅读“风起江南散文书系”五册书,感觉得益,不成负担。

  周天明是五位作者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作者自介做过农夫、渔夫、樵夫、匠夫、教夫、吏夫,故而自称“六夫”,其作品顺理成章地被命题为《六夫随笔录》。六夫的作品,题材随手拈来,又皆真性流露,完全出自内心。我吃惊于他在像《故乡门前的大窝塘》这样的文章中,对于童年时生活在故乡情景的叙述,情节如此具体逼真,叙写如此耐心细致,近乎借用了小说的笔法,诸如关于游泳的踏水空、沉没头,关于打菱角、采莲子等,一个个细节是如此具体生动传神,于是,时间仿佛凝固,不,不,岂止凝固,仿佛时光在倒流,推回那些个我们曾经无忧无虑的岁月。我认为,这正是六夫先生的文学创作富矿,完全可以扬长避短,深入挖掘,联想到他已近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兄长年龄,却不忘初心笔耕不辍的精神,令人肃然起敬。

  李建军的散文作品,篇幅相对短小,题材相对单一,但恰如他的书名《等一朵花开》所预示的,这是一组从容、温情的散文短章,不以华丽的辞藻装饰,行文用词细致舒朗,有一种娴静、从容的美。作为一名敬业的人民教师,如同一棵自尊的白杨树,独立在校园的某个角落,听风听雨,四季安然。作者的爱心,以及他优于常人的细致敏感的观察力,于每一个晨钟暮鼓里被充分积聚,并得以在字里行间含蓄表露。万水千山总是情!说得真好:《阳春布德泽》,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给孩子留扇窗,慢慢来也是快,假以时日,所有的花都会盛开,所有的种子都会长成参天大树。《我的奋斗,不是为了绽放》文里说:“我的奋斗不是为了绽放,而是为了每个孩子的盛开。”借用此语祝福作者,我们的文学创作,同样不为追求功利性十足的一己绽放,而是致力于在大地上遍撒真善美与爱的种子。

  金春妙也是一位人民教师,立足于三尺讲坛,同样有着教师这个职业普遍具有的爱心与细致,多彩的校园生活与欢快的莘莘学子,自然给教师作家提供了源源不绝的创作素材与精神动力。每天要与语言文字打交道,客观上让你无法摆脱文字文学的浸淫,同时,一个具备一定文学修养的语文老师,定然会成为学生人文学养启蒙阶段的关键诱因。我对此深信不疑,这也是我在阅读《在寂静中倾听》一书时,不时在心底里跳出来的念头。其中,《只能陪你到这里》一文,堪称代表作。与亲人、友人的生离死别,是人间常态,因之反映这一类题材的文学作品浩如烟海,金春妙的这篇散文足以在同类文章中脱颖而出,究其成因,缘在用真情,非“为赋新诗强说愁”,来自心底的痛楚文字从指间如水样泄出,无限流畅,是来自最诚挚的心灵叙述。

  “人到中年自从容,人间有味是团圆。”人到中年的陈红华,显然深谙其中韵味,所以将他的七十余篇散文短章,集结命题为《这一刻的幸福》。“这一刻”,可以是懵懂少年时代的一次农田劳作,可以是远离世间纷扰的一次私人阅读,可以是炖煮着江南风味的一次夜宵烟火,可以是清风沉醉晚上的一次星空仰望——林林总总的,日常与无常中的岁月轮转与沉淀,只有看清楚自己以及自己生活的地方,才能将已然飘逝的过往与活生生的现实流诸笔端。我在这里,扑面感知到了堪称出色的文学语言美,真切感受到了弥足珍贵的文学感悟力。

  罗帆的《透视镜里的手舞》,则是一本从题材选择到写作风格,都相对另类的著作。作者本身就是一名诗人,熟知一名优秀诗人应具备的特殊的思维与表达方式,这让她的散文具有相对诗化的个性表现。作者笔涉20世纪24位知名外国诗人的近百首诗歌,又勇于展示自己的诗作,与名家们展开纸上的心灵对话。细致而个性的生活体验,汪洋而有界的虚构方式,为自己建立起了具有极高辨识度的阅读坐标。“阴沉的日子,云低,心思也低/路边的野花开成一个颜色,只是,每瓣有着不同的伤痕/山涧里,我静静地坐着,写写,画画,每次抬头云在低处,不知飘向何方。”(《每次抬头,云在低处》)继而出人意料的,她几近吝啬地用一句带有魔性的语言来诠释她的这首诗意:“刚写诗那会儿,语言很低。我回想起当初遇见头顶的阴云,我的姿态也是低。只是如今,不愿低,所以降雨。”这里有随手拈来的合理意象,有点到为止的含蓄寄情。这里的想象是奔放自由的,表达是灵动跳跃的。我喜欢用这样独特的散文语言解构这些诗句。

  毋庸讳言,这些作品有着某种共性的缺憾,折损了它们原可更为强大的艺术表现力,或者说感染力与冲击力。比如在对创作素材的取舍、角度的选择、力度的把握上,很多时候失之浅表、失之零碎,从而与可能的散文鸿篇巨作产生了距离。“文以载道”,散文的力量在于以情感人、以事寓理。“鸿篇巨制”不一定是指文字的长度,也不一定需要多么华丽的词藻,而在于内容的深刻性、情感的饱满性和表达的丰富性上;另外,有的作者面对足够多的创作素材与类型,难免有些贪多求全,不舍得作合理放弃,不懂得扬长避短、放大优势、专一主攻自己最熟悉最拿手的题材领域精心打磨,以至于同一本书的篇目中,文章质量高下差距悬殊,让读者有时几乎怀疑这难道是同一作者的作品?实在遗憾。

  当然,金无足赤,有这些缺点与不足很正常,都不要紧,一切都来得及。不仅因为它瑕不掩瑜,更重要的原因还在于,生活在继续,创作在继续,精彩是完全可以期待的。

  前提只有一个,那就是,因为我们都爱生活、爱文学。

  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