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传说,常读不厌
——读旧书《西湖民间故事》
朱耀照
朱耀照
时至今日,我还会时不时地翻看一本上世纪80年代留下来的书。这本书封面残破,内页泛黄,可内容依旧吸引着我的眼睛,给我以美好的遐想,和不时泛起的感动。这本书便是《西湖民间故事》。
最初看到它,还是在村校读初二时。同桌酷爱看文学书,上学时常带一本书来,遇到不感兴趣的课,就将那书垫在课本下看,有时还让我跟他一起看。《西湖民间故事》就是在那时看的。因这本书太好看了,就请他借我看了几天。还给同桌后,感到还不过瘾,又在新华书店买来一本。
《西湖民间故事》为杭州市文化局所编,1978年5月出版。封面是一幅画,一只凤凰展翅高飞,上面骑着一对年轻的男女。下面,是几座山浮现着。而在最底下一座的山顶上,一塔耸立。它取材于书中《凤凰山》一篇。
该书搜集了与杭州有关的34个传说。最长的是《白娘子》,23个页面。最短的为《月桂峰》,3个页面。这些故事有的以杭州景点命名,如《飞来峰》《一线天》《凤凰山》等,有的以人物及事件命名,如《杏婵》《康熙题匾》《和尚洗乾隆》《画扇判案》等,简洁而一目了然。
该书收录的传说基调是惩恶扬善,表达普通百姓朴素而美好的感情。《石香炉》讲述了鲁班机智镇压黑鱼精的故事;《飞来峰》记载了疯和尚巧妙拯救百姓的传说;《画扇判案》表现了苏东坡过人的绘画才能和扶危济困的性格;《臭秦桧》和《油炸桧》,表现了百姓对南宋投降派秦桧的鄙夷及无情抨击;《金牛湖》和《华家池》则表现了对封建官僚巧取豪夺最终丧命的嘲讽。它们的主题,都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善良和智慧,抨击腐朽没落的统治者和为官不正、为富不仁的奸臣刁民。它们寓教于乐,给少年儿童以人生启迪。
该书最精彩的,当属一些具有神话色彩的传说。《白娘子》便是集大成者。其中出场的有仙、佛和妖。仙,为吕洞宾、南极仙翁、王母娘娘等;妖,为白蛇、青蛇和法海等。白蛇成精跟吕洞宾有关,可称为仙妖;法海是乌龟,曾在如来佛莲座下听经书,可称为佛妖。水漫金山,金钵收蛇,是仙妖与佛妖相争,其斗法的精彩程度简直能跟《西游记》相媲美。而涉及的杭州名胜,除断桥、雷峰塔之外,还有苏堤、清波门、净慈寺等。
《白娘子》为我国四大传奇之一《白蛇传》改写。《白蛇传》有很多版本。它们都取材于明朝冯梦龙编的《警世通言》中的《白娘子永镇雷峰塔》。而《白娘子》对这些版本去粗存精,保留了其中最精彩的部分,并进行合理的想象加工。它以白蛇吃汤团成精起头,雷峰塔倒下、法海躲进螃蟹肚里结尾,去掉了许仙儿子探亲等内容,情节完整而精彩,故事更富有感染力。
在我看来,最具有艺术性的作品,应为《初阳台》。这是以西湖边上宝石山上的初阳台和保俶塔为依托的民间故事,讲述了太阳被东海底下的魔王抢去,刘春和保俶父子两人先后寻找太阳,最终打败了魔王,托出了太阳。情节以刘春寻找太阳为虚,略写;以保俶寻找太阳为实,详写。又以金凤凰为两者联系之物,使情节疏密、错落有致。一虚一实,互相映衬。而在实写上,花开两支,话分两头,既写保俶寻找太阳的曲折离奇,又回过头来描写母亲慧娘盼望儿子的急切、与妖魔作斗争的坚强。笔法摇曳多姿,显示了民间传说的无穷魅力。
该书在语言方面,既保留了民间传说通俗易懂的特点,又因传说的不同显示了各自的特点。同是写苏轼的,《画扇判案》和《东坡肉》一喜一悲两个故事,前者语言诙谐,后者语言沉重,较好地表达了各自的主题。又如《康熙题匾》等,透过幽默的故事、诙谐的语言,能让读者想象创作者或改编者描写“百丑”图时露出的一丝微笑。
书中还有8张精美的彩色故事插图,构图优美,人物形象生动。它们跟文字相互补充,相得益彰,既扩充了故事容量,又增加了民间传说的观赏性。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西湖民间故事》展示了杭州浓厚的文化底蕴,展现了杭州西湖另一类型的美。它是所有民间传说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民间文化中的魅力“西湖”。
西湖传说,天堂神话。是它,孕育了当年的我到杭州上大学的初心;是它,提高了我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是它,常读常新,不断充盈着我的精神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