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荷衬出清新果

  □潘江涛

  炎夏六月,暑气蒸腾。

  前两天,文友相约去新开发的湖海塘消暑。甫一坐定,服务生便端来一只硕大的像水晶一样的冰碗,冰面铺一张碧绿的荷叶,上头托着青莲、雪藕和鲜菱。

  一花一世界,一莲一人生。荷的家族,有说不完的话语,尝不尽的滋味。

  一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莲叶之美,美在卓然,美在飘逸——高高低低,层层叠叠,错落有致。

  为荷而去,最先见到的,总是随风摇曳的田田荷叶。有的出水很高,似有直插云天之势;有的紧贴水面,舒展开朗。太阳初升的时候,或雨后放晴的日子,朵朵莲叶上都会有几颗晶莹剔透的露珠。水面微波晃动,莲叶微微摇晃,露珠轻轻滚动,有的从高的莲叶掉到低的莲叶,噗的一声,银光迸射,正如大珠小珠落玉盘。

  荷叶是清一色的绿,绿得发亮,而荷花却是五颜六色、千姿百态。只见红荷灼灼、白荷皎皎、粉荷盈盈,艳比梅花、娇胜桃花、香于菊花。其高洁品质更如宋周敦颐《爱莲说》所赞:“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吃货喜荷,爱到了心底,即便是苦涩的荷叶,也可烹成美味佳肴:选取才露尖尖角的娇嫩荷芽,稍稍焯水,以蒜泥辣椒陈醋麻油凉拌,爽口开胃。

  荷叶煮粥,一锅碧绿,满屋荷香。而荷叶最最简便实用的,还是将其作为食材的器皿,为叫化鸡、粉蒸肉等美味佳肴增添一缕缕荷香。从前的乡间,拿荷叶包裹羊肉、糖饧、猪头肉等熟食的,更是屡见不鲜。

  鲜花入馔,风雅风趣。荷花半开,只取中层嫩瓣,漂过清水,沥干水分,均匀地裹上蛋清糊,用小火炸至金黄。上桌之前,再细细地撒一层桂花糖。荷花酥有酥脆的表皮、鲜甜的内里,是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餐前小食。

  二

  莲蓬,是莲子的住房。它梗直,颔首在水中。

  武义是“宣莲”的故乡,悠长的“十里荷廊”有900多个品种,花期有早有晚,剥食莲蓬的时日亦特别长——始于端午,终于中秋。

  采摘莲蓬宜在日出之前或在日落之后,又苦又累。而前往荷田采摘的,多为农家妇女。她们戴一顶斗笠,骑一辆后座挂着一对笸箩的单车,稔熟地穿行在田埂上。一到田头,便卷起裤管,赤脚下田。田水虽说不深,但淤泥很厚,一脚下去便没到了小腿肚,每走一步都要艰难地抽身,手臂也常被荷茎上的细刺划得一丝丝通红……

  花开花落,年复一年,她们的身材或许不再苗条,但给荷田带来的女性美感,却厚重了从《诗经》绵延至今几千年的文学表达。

  绿荷无语,红莲如醉。置身莲田,总是让人想起与金华颇有渊源的易安居士。她冰雪聪明,被尊为“婉约”宗主,短短3首词便把莲的一生写透。“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如梦令》)一旦荷花凋谢,便成《南歌子》中的“翠贴莲蓬小”。之后,“莲子已成荷叶老,青露洗、萍花汀草。”(《怨王孙》)

  文学源于生活。易安居士爱莲懂莲,是否亦爱吃莲?虽说无从得知,但自古以来,食过鲜莲者,往往爱不释手。

  剥食青莲,要拣嫩的。那时,莲芯细小,还没来得及透出苦味,能当水果吃,是苦夏时节的解暑良品——剥开一颗,褪去嫩绿外衣,便露出洁白肉核,凑近嗅嗅,有一丝丝扑鼻难挡的清香。只是,清香有魂,倘若冷落怠慢,就会魂散香消,无甚嚼头。故而,鲜莲最宜现摘、现剥、现吃。

  时间是食物的月老。雨打荷叶,花易残;清露沁凉,莲也老。入秋之后,莲子熟成,入口脆硬,就不宜生吃了。莲农们摘下莲蓬,也不再赶早兜售,而是剥蓬取子,搓去莲衣,用针把莲心一一挑去,再用木炭文火加以焙烤,就是易于存储、质酥不糊的宣平莲子了。

  三

  荷之美,一半在文人的笔下,一半在吃货的碗里。

  藕带,是莲藕的嫩鞭,细长雪白。农人采摘藕带,多因田间植株过密,采去一些,便能起到疏苗的作用。却不想,因此成就一款不多见的时令美味。

  藕带脆嫩,可拌、可炒、可溜,也可生吃——咬上一口,脆嫩多汁,清甜爽口。藕带洗净,以斜刀切成长段,用盐略腌,大火烹油,爆香红辣椒丝、葱段和蒜片,再加入藕带快速翻炒片刻,即可出锅。暑天炎炎,一道简单的清炒藕带可让食欲不振者轻松度过漫长的苦夏。

  藕带上市时间不过月余,到了农历六月,就轮到花香藕唱戏了。古人也说,六月是荷月,鲜嫩莫过花香藕。

  花香藕节长身细,其色之白,委实让人心动,尤其新出水的嫩藕,故有“雪藕”一说。

  雪藕生吃,嘎嘣脆响。刮去嫩皮,切成薄薄的圆片,用滴了白醋的清水泡一泡,再在沸水里焯一焯。注意,焯的时候宜用铝锅、砂锅、搪瓷锅,却不能用铁锅。若是用了,藕色泛红,就不美白了。

  把焯好的藕片排在瓷盘里,撒上点绵白糖,消暑、过酒都是上品。嚼上一片,唇齿生津,让人不由想起月色下的荷塘,不由得嗅一嗅那淡雅的幽香,顿觉心神荡漾在云天之外,似乎还有一缕初秋的凉风吹来。

  荷塘小炒,是杭帮菜中的小家碧玉,食材分别是鲜菱、嫩藕和青莲。只不过,小炒小炒,说来容易,真操作起来,没点行厨技艺,恐怕没那么简单。弄不好,糟蹋了鲜嫩的时令食材,才真正罪过。

  莲藕可以从夏吃到冬,但是想吃什么样的藕却也是要讲时令的。若想吃粉糯的莲藕,就得等到“荷尽已无擎雨盖”的时节。

  粉藕适宜煨汤。天寒日暮,厨房正炖着一锅莲藕排骨汤,咕嘟咕嘟的声音,像是莲藕和排骨在窃窃私语。腾腾热气冒出,厨房里香气就更浓郁了。

  无汤不下饭。下班回家,盛一大碗铁锈色的莲藕排骨汤在手,汤热藕糯排骨香,温心暖胃更爱家。

  残荷瘦,莲藕肥。是谁擎一茎残荷,孕育一枝藕白。心神俱净的莲藕,应是莲花品格的再现。藕断丝连的莲藕,莫不是荷在红尘处逝情的留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