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来简俭作家风

  □那秋生

  中国传统俭德文化始终被称颂与推崇。《周易·否卦》中有“君子以俭德辟难”,阐明了简朴的德行有助于防患于未然,防止奢靡腐化等行为。《尚书·大禹漠》提到“克勤于邦,克俭于家”,是说在国家事业上要勤劳,在家庭生活上要节俭。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为人处世要“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把俭作为为人处世的原则之一。孔子《论语》指出,所谓君子之德即“温、良、恭、俭、让”,把俭作为一个基本道德准则。司马光以家书体裁写了《训俭示康》,提出:“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明人文震亨的《长物志》可以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在消费主义浪潮下,现代人的焦虑。古人的审美,追求淡泊、从容,达成自然喜乐的生活状态,思想上无碍无怖,去除无谓的虚荣、攀比、焦虑。现代人从《长物志》中可以体悟到的,是尊重自然、尊重内心、放弃物欲。多余的护照与房产,皆是长物,一纸虚幻;汽车、游艇、私人飞机,除去交通工具本身的功能外,也不过是虚荣的饰物。割舍、自省、常念无常,虽大谈风月,实是清凉宝鉴。低头嗅梅花,仰面看青云,独处一室,忘记繁华。

  苏轼有《菜羹赋》曰:“东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称家之有无。水陆之味,贫不能致,煮蔓菁、芦菔、苦荠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酱,而有自然之味。盖易具而可常享。”又有《送乔仝寄贺君六首》诗:“狂吟醉舞知无益,粟饭藜羹问养神。”他以自己的经验劝别人不要醉生梦死,而要粗茶淡饭以养生。陆游同样对饮食讲求粗足,力求清淡。他主张多吃蔬菜,荤菜尽可能少。这样做的目的,“不为休官须惜费”,而是为了培育良好的家风,“从来简俭作家风”。粗茶淡饭,心中坦然,“但使胸中无愧怍,一餐美敌紫驼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