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政策破解“拍黄瓜”经营困境

  □孔德淇

  微观点: 通过法规的臻于完善和细化,不仅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确保餐饮业规范化运营,更能够彰显法律的温度,留住人间烟火气。

  拍黄瓜、泡茶等食品制售许可简化了!近日,《食品经营许可和备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面向全社会公布,规定仅销售预包装食品备案有关要求、调整有关许可事项为报告事项、简化食品经营许可程序、压缩食品经营许可办理时限等。

  过去一段时间,全国有超1000家餐饮店因超范围销售“拍黄瓜”等凉拌菜被处罚,罚金在500至5000元不等,远高于菜品售价。这也引发了坊间对凉菜食品安全标准是否过高、能否优化的反思和呼声。

  尽管“拍黄瓜”原料单一、制作简便,是一道再普通不过的家常菜,但要真正做出来、卖出去,门槛却超乎寻常。根据此前执行的《食品经营许可管理办法》,办理冷食许可需要具备独立的空调、消毒设备以及专门的凉菜制作间。对于小店小馆等小本生意来说,这是一笔难以承担的成本。更糟糕的是,不少“职业打假人”借机进行恶意举报和牟利,让很多从业者苦不堪言。

  新出台的《办法》明确指出,食品经营者从事解冻、简单加热、冲调、组合、摆盘、洗切等食品安全风险较低的简单制售,县级以上地方市场监管部门在保证食品安全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审查内容,包括设备设施、专门区域等。这项简政放权的改革,无疑切中了市场堵点、从业者痛点、消费者关切点,让从业者可以更加轻松地制售凉拌菜,而不必担心过高的准入门槛和繁琐的审批程序,也使消费者能够更加放心地享用美食,减少不必要的担忧和麻烦。

  政府部门通过及时回应民众现实痛点,制定出实质性的政策,彰显了政府为民服务宗旨。这看似只是一小步,但让市场主体感受到了政府的支持和鼓励。这是政府与市场的良性互动,是政府服务于市场、服务于人民的重要体现,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良法与善治同向发力,让政府的作用更加明确、更加高效、更加优质。

  市场的健康发展,离不开各主体的良性互动。只有制定具体可行的操作标准,让经营者有章可循,让执法者有据可依,“拍黄瓜”之类的争议才会少一点,市场活力才能多一些。

  希望通过法规的臻于完善和细化,不仅能够保障食品的安全,确保餐饮业规范化运营,更能够彰显法律的温度,留住人间烟火气。这样的营商环境,不仅能够让餐饮从业者更加安心、放心地经营,也能够让消费者更加愉悦地享用美食,从而促进整个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同时,这也能够让法律更加贴近人民生活,而不是冰冷的规则和条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