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防

  □彭友茂

  破防一词的走红是最近一两年的事。

  若把构成它的两个词素拆开,升格为两个可以单独使用的词,那么,“破防”在语法上呈动宾结构,意为防线被突破。在实际应用中,破防很少指物质层面的防御被破除、摧毁,多指一个人精神层面的心理防线被突破、冲垮。

  明朝张瀚的《松窗梦语》里有个小故事:张瀚刚当上御史的时候,去拜访都台长官王廷相。王廷相为了鼓励张瀚当好官做好人,给他讲了自己乘轿的一次见闻:有一回他乘轿子进城半路上下起了雨。有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开始时,这个轿夫小心翼翼地循着干净无水的地方走,可是后来一不小心踩进了泥水坑。再往前走的时候,这个轿夫就不顾及自己的新鞋了,随便它往泥水坑里踩。轿夫行动的前后变化,实际就是心理破防了。

  这个小故事,今天对我们每个人也都是一种警示。那些犯大错误的人,往往是从当初一个很小的错误开始的。十多年前,中原地区有一个刘姓公务员,贪污公款数十万元。说起来可笑,起因是她想买彩票没钱,于是便拿了两元公款去买。这次拿了两元,就有了后来的拿三元四元、八元十元,反正只要缺钱了,便从公款中拿。随着时间的流逝,“拿”的数额越来越大,最后发展到数十万。这数十万元的贪污,就是从第一次那个两元的“破防”发展而来的。

  我曾在微信里看过一个视频:有人家里招了老鼠,便在房间的一角放上一个鼠夹,鼠夹的机关上夹着一块老鼠爱吃的蛋糕片。夜里昏暗的灯光下,仍能看清老鼠偷食的情形:刚开始即老鼠第一次出现时,前进几步又后退几步,后退几步又前进几步,小心试探,瑟瑟缩缩,觉得没危险时,快速接近目标,咬了一口蛋糕快速逃离。第一次“胜利”有惊无险,心理一破防,便有了第二次。第二次仍然是前进复后退,后退复前进,可胆子比第一次大了,于是在半清醒半惊恐中又咬下了第二口蛋糕片。第三次,动作变得轻捷、果敢,于是第三次行动又“一举成功”。假若这只老鼠就此收手,它的生命便不会遭殃,起码会多活上一些日子。不行啊,一次次得手,次次都平安无事,它的胆子逐渐大起来,止不住它吃免费蛋糕的欲望和胃口。结果,就在它第四次行动时,鼠夹腾地一跳,这只老鼠在“吱”的一声惨叫中毙命。

  上面提到的那个一而再再而三“偷拿”公款买彩票的小公务员、受到党纪国法惩处的原华融董事长赖小民、被媒体评论为“只有苍蝇的个头却有着老虎一样的胃口”的原秦皇岛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等等,他们一次次以权谋私,与小视频里怀着侥幸心理一次次偷食蛋糕片的这只老鼠的行为可有一比。他们的“蜕变”过程,正像《松窗梦语》故事里的轿夫遇雨那样,由一开始的“择地而行”,发展到后来的“不复顾惜”。结果,在位只恨聚无多,及至多时倒台了。这些腐败者的“蜕变”轨迹,再一次说明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印证了事物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规律。

  苏洵《上文丞相书》有云:“君子慎始而无后忧。”意思是说,有道德的人一开始就小心谨慎,这样后面就不会有什么忧虑了。

  一个人,无论是学习工作还是修身处世,开好头、起好步就为后面奠定了基础。请记住“暗室欺心,神目如电”,把好人生的第一关,守好廉洁奉公的第一次,做到“吾心有主”,面对诱惑不破防,善始又善终,一生纵是不能光风霁月出类拔萃,也能确保没有大的灾难和祸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