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味
王玉初
□王玉初
欧阳修晚年辞官居颍州,闲来无事,写了一本《归田录》,记录了他的一些经历与见闻,生动有趣。现在中学课本中的《卖油翁》正是出于此书。书中还记录了一件事——“丁晋公之南迁也,行过潭州,自作《斋僧疏》云:‘补仲山之衮,虽曲尽于巧心;和傅说之羹,实难调于众口。’”于是乎,世间便有了“众口难调”一说。
众口难调,不难理解。其实,两个人的口味也是很难调的。
妻子是四川人,我是江西人。两地都吃辣,但我吃辣的能力明显不如妻子。她做的川菜,味道很是劲爆,吃上几口,大呼过瘾。可再吃,已被辣得满头大汗,满脸通红。妻子见状,笑而不语。
我心想,生活上做个“趴耳朵”那是出于爱,但在吃辣的能力上,我岂能输给她。于是,开启了我的“调味之路”。有时,我明明辣得受不了,还硬撑着。真别说,坚持着、坚持着,我吃辣的能力一度超越了妻子。下班回家的路上,我时常独自到路边的油炸摊去解一解辣味的馋,很是得意。
不承想,这种吃辣的光景没过两年,我的胃便拉响了警报——稍微吃一点辣,胃就不舒服。而妻子,一如既往地吃着她的川菜。再后来,妻子为了我的身体,家里的川菜便不再辣了。我的“调味之路”,算是彻底失败了。
“调味”的事,不只我家有,世间还有很多。家中高考生,往往也会遇到“调味”难题——如何让孩子填报志愿?家长看过世事的艰难与沉浮,常有求稳的心态,只要他们一辈子过得平安幸福就好,甚至不期望子女有多大的成就。而“奋斗”二字,往往只想着由自己来扛。殊不知,孩子也有自己的理想和人生追求。家长理解的体制内的稳定是幸福,但在孩子们眼中,那是一眼望到头的单调与乏味;家长眼中不赚钱、难就业的大学专业,有时恰是孩子愿意为之探求一生的领域;有些家长想让孩子轻松一些,孩子却想在自己的青春岁月里挥洒汗水,像前辈一样奋斗,甚至愿意付出比前辈更多的努力去成就自己精彩的人生。当然,孩子需要听听家长的建议,能少走人生弯路、少碰壁;但家长也要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保持独立与个性,而不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给孩子作答。
在择偶上,有人选择性情相近,有人则选择个性互补。两人的性情相近,或许会错过一些新奇的世界;不同性格的男女结合,则需要给彼此留出独立的空间。无论是婚姻里的夫妻,还是日常相处的朋友,别总以自己的标准来衡量对方、改造对方。保持各自的个性,求大同,存小异,才是和谐的相处之道。
有位朋友最近常失眠。究其原因?她说自己的一个侄子不上进,她很担心。我问:“你侄子不认真上班吗?”她说:“上班挺认真的,只是喜欢喝酒。且因为他喝酒没少与妻子吵架。”朋友多次出言相劝,侄子嘴上满口答应,说要戒酒,但没过两天又照旧了。
最令朋友感到意外的是,侄子的妻子时不时也喝上一杯。朋友说自己实在是想不明白:侄子为什么不把酒戒了,省点钱,好早些买个房子?为什么侄媳妇明明反对老公喝酒,自己却与老公喝上了?当我问朋友:“你知道你侄子夫妻现在幸福吗?”朋友哑然一笑。原来,她是庸人自扰之。她不想看到的生活,却是人家现在最称心的生活。
家长别总想着把孩子的口味调成自己的喜好;夫妻之间、朋友之间,也别老想着开启什么“调味之路”。大自然,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丰富而多彩;人世间,各有千秋,保持一份善良、本真与独立,将更容易释放创造力。人与人相处,只管付出你的爱,切莫犯了“调味”之谬;尊重不同的人生选择,你也会变得更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