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的想象力
许仙
■许仙
这件事我至今没搞明白,我就是想搞个明白。
这儿有十七八座山,松松垮垮地聚在一起,犹如貌合神离的一大家子。居中那座山最高,就是船顶山,海拔九百余米。顾名思义,船顶山形同船顶。错!那是因为山巅高举一条石船,从远处或其他山峰上眺望,石船遨游云海之上,仿佛天外来客。船顶山要我说,改叫“顶船山”或“山顶船”更为确切。倘若巨型石船是天成的,那倒也没什么,大自然鬼斧神工,天地之间没有它玩不转的东西。但问题是人为的。据清乾隆年间编撰的县志记载,明天顺四年,县丞王占山为颂扬先人的丰功伟业,下令百名石匠雕凿,历时年余,落成之日举行纪念仪式,盛况空前。这是我能找到的有记载的最早县志,有关船顶山的由来,也就这么寥寥几句。至于先人到底有何“丰功伟业”,却不曾提及一字。
在这本老县志的文化版块,有关“船顶山”,还有两条传说。一条是说船顶山下的花坞村,有位信善的富翁,某夜梦遇仙人。仙人告诉他,当地即将发生大灾难,并授予急救之法。富翁惊醒,百思不得其解,却心有悸动。但他转而一想,咱家不差钱,不可信其无。明儿个天亮,他就差人找来当地所有木匠,也就三四人;又招来不少帮工,催他们设计的设计,伐木的伐木,双管齐下。大家瞪出牛眼乌珠,盯住他不动,都以为富翁疯了!在这偏僻山村,群山环绕,连条小河都没有,造船做什么,放在家里当摆设吗?那也得有个摆处呀。富翁急得跳脚,时间紧迫,他立马把工钱翻了一番,众人乐坏了,有钱人就是任性,咱还是赚钱要紧。
附近村庄的人,听说了这桩奇事,纷纷赶来探个究竟,发现是真的。消息一传十,十传百,方圆五十里,谁不来花坞村目睹一二就算落伍了。曾几何时,富翁成了长舌婆,不厌其烦地告诉来人,八月初八日,他将大船拉上最高那座山的山顶。那时候山都无名,只能以高矮而论。这个消息就更奇葩了。谁都忍不住哈哈大笑,当笑话听的。他们嘴上不说,心里却想,富翁大概钱多闹得慌,都脑子进水了。半个月时限,大船如期完工。第二天初八日,蒙天亮就有赶来花坞村看热闹的,大亮时早就人山人海;出发前,富翁撒钱如撒豆,但凡捡钱之人,必须上山帮忙。那个折腾呀,众人轮番上阵,天黑时分,终于将大船拉上山顶。所有人都累瘫了,个个倒地如僵尸。也就是这个时候,狂风骤雨倏然而至。天哪!这是老天塌了一角吗?整整一周大雨倾盆,等到雨过天晴,大家下得山来,山下哪里还有村庄呀,只有汪洋一片。
另一条是说,山里突然瘟疫蔓延,眼看就传到花坞村了,有位富翁雇了全村人,搬运货物,扎居山顶,以打造大船为名,将村人留在山顶三个月,瘟疫过后,方才回村。
这两条传说如出一辙,只是换了个说法而已。在我看来,前条富翁既知灾难将至,何必大费周章造船,太过噱头,直接劝人上山便是;后条更站不住脚,在山上造什么不好,非得造没任何用的船?再说疫情期间,整个村庄要是被人洗劫一空,保了命也同样活不下去。防疫未必要上山,在村里同样可以,比如封村。另外,两条传说开篇都是“很久以前”,到底久到什么时候,无法考证。如果清楚确切年代,查阅史料便可知当年是否发生过灾难或瘟疫,来印证传说的真伪。像这样的传说,出现在后世,完全可以编个中国式的“诺亚方舟”,甚至外星人到访地球的故事。
最近20余年,我三上船顶山。第一次是船顶山旅游开发前期,应邀为游览线路上的十八处景点命名,以怪石形态和风景特色,取个引人注目的名字,再编上离奇的故事。我们在船顶山村也就是原先的花坞村呆了半个月。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擅长编故事的老作家半文,他七老八十了,依旧十分健谈,满腹故事,事后被聘为旅游公司的顾问。景区有了故事,就有了文化底蕴,我自嘲作孽。第二次是县作协组织的采风活动,重上船顶山,好吃好喝,事后写篇软文见报,算是为该县的旅游事业助力。第三次是最近,旅游公司举办首届全国征文大赛,我是评委,同时也是征文汇编的《船顶山奇迹》和现有故事汇编的《船顶山传奇》两本书的主编。老作家半文已经作古,要不然,主编理应由他担当。在传奇一书中,就有七八个故事出于他的手笔。
在审编过程中,我跑了不少地方,像县档案馆、县图书馆和县文化馆等等,寻找有关船顶山的历史资料。这两本书作为旅游公司乃至县里的文化铸魂项目,我想对船顶山的由来,在序言中有真实可信、有理有据的阐述,以正视听。但是,如上面所述,奇迹是人创造的,但这个“创造”就怕来自文人的想象力。日前,我看到一则消息,说印第安人曾经拖着36吨多的巨船在陆地上行走,并越过大山。这个事实令人震撼,也让我看到一线奇迹的光芒,在此恳请知情人士提供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