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碧山银槎杯
陈卫卫
![]() |
元代朱碧山制银槎杯 |
□陈卫卫
兼有传统绘画与雕塑特点的银槎杯,是元代金银器雕刻铸造名家朱碧山的代表作,也是当时的工艺珍品,代表着元代铸银技艺的最高水平。
朱碧山,字华玉,浙江嘉善人,活跃于元代中晚期天历和至正间。朱碧山原与著名画家吴镇一起住在魏塘镇,后来隐居在苏州木渎镇,以制作银槎杯的绝技享誉天下。清代乾隆年间《吴县志》记载:“朱碧山,木渎银工,制蟹杯,甚奇。”
朱碧山所制的槎杯,其上无论人物和动物都形象生动、神态可掬,富有传统绘画与雕塑的特点,极为工巧。据说,朱碧山制作的蟹杯、虾杯、鼠杯,不施药焊,注入热酒后会在桌上滑行,其技艺已经达到巧夺天工、出神入化之境。而他最有名的作品,则是槎形杯。
天历年间,朱碧山为奎章阁学士柯九思制作了一件灵芝形酒杯,精奇格致。文学家揭傒斯也请朱碧山制作槎杯庆寿。这以后,许多达官名流都以拥有朱碧山的作品为荣,名士诗人们也交相赞誉。诗人朱彝尊对朱碧山的银槎更是赞赏不绝,作有长诗《银槎歌》。
1973年,苏州吴县藏书公社社光大队出土了一件朱碧山制作的银槎杯。当地农民在刨地时发现了这件黑不溜秋的东西,依稀可见栩栩如生的人物造型、衣褶及竹筏般的细纹等,其底部还有文字:“至正酉朱碧山造。”当地文化站收藏此物后,交给了苏州文物商店的收购员王尚志,王尚志向商店鉴定专家张永昌请教后,才确认此物是元代朱碧山的杰作。
图中这件银槎杯,造型相当奇特。朱碧山将银酒杯巧妙地制成树槎形,槎上有一位束发仰坐的长须老人,颌下垂有美髯,身着宽袖长袍,腰束飘带,背靠槎尾,神态安逸怡然地注视远方,作乘舟凌空行游状。槎舟枯枝杈,瘿节错落,舟尾斜翘,枯峰四起。舟身四周镂刻出缠绕的云气纹。在制作工艺上运用了镂刻、焊接等多种技法,结合圆雕、浮雕,表现人与舟、舟与云气、人与槎树间的层次。整个器具设计精巧,錾刻精细,堪称绝妙的工艺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