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村庄上林垟
陈荣高
□陈荣高
上林垟,听起来是一个小山村,其实是个平原村。全村970余户,3600多人,耕地面积2860亩,2020年入选浙江第二批省级农村引领型社区,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2022年入选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是远近闻名的美丽村庄。
上林垟美在哪里?坐上村里的观光车,沿着河畔干净整洁的小路行驶,金黄灿烂的稻田、古色古香的民居、精心装饰的庭院等相映成趣。
美丽田园成了“大粮仓”。上林垟村坚持把粮食生产作为特色主导产业,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牢牢把饭碗端在自己手上。全村打破农户的承包界限,统一修整道路、平整土地、开挖沟渠,形成“田成方、路相通、沟相连、渠畅流”,单此一项就多出上百亩标准化良田。还与周边8个村共建“红色种粮”联盟,打造1.4万亩“石塘粮仓·万亩田园”,土地集中流转率98%以上。推进科技强农、机械强农,统一技术指导强化大保障。春天,插秧机在田间来回穿梭,嫩绿的秧苗迎风挺立,尽显盎然生机。秋天,站在金山观景台上俯瞰,一望无际的金黄色海洋中,村民们用彩色水稻写出“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八个大字,尤为醒目。不远处,几辆大型收割机正在田间忙碌,一派丰收景象。村集体建立粮食烘干和育秧中心,低价为农户提供育秧、收割和粮食烘干等服务。建立新型庄稼医院,无人机实施飞防作业,解决科学施肥、病虫害防治等难题。种粮大户伍思树,17年来粮食种植面积从200亩扩大到1900多亩。走进他的家庭农场农机中心,催芽机、播种机、插秧机、施药无人机、收割机、大型烘干机等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一应俱全,实现了粮袋和钱袋双丰收。
美丽庭院奏响“共鸣曲”。上林垟村始终把美丽庭院创建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载体,严格按照“五美”标准,深入挖掘乡村文化底蕴,促进乡风文明建设。广泛发动家庭积极践行绿色生态环保理念,打造舒适健康的人居环境,使美丽庭院逐渐由盆景向风景转变,由外形向内涵提升。指导老师引领创建户就地取材,将闲置的废砖废瓦、废缸废盆用于栽种,营造庭院小品。坚持宜情宜景、朴素实用原则,向村民讲解庭院绿化设计和布置,介绍适合庭院种植的植物和管理知识;组织暑期儿童庭院实践活动,通过绘画篱笆等方式扮靓自家花园,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参与庭院建设。倡导推广垃圾分类,建成垃圾分类机械化终端,确保厨余垃圾有效还田,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美丽庭院得到有效保洁。通过农户出材料、村里出工钱方式,让村民根据自己的意愿,打造不同档次、不同款式的美丽庭院,提高村民的参与度和维护庭院的积极性。
美丽乐园开出“幸福花”。上林垟村有两座山,一座叫金山,一座叫银山,但千百年来并没有富起来。这些年来打造农旅融合发展综合体,绿水青山换来了金山银山。他们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持续凝聚联盟合力,引进了金山农耕园、流水白观光园、哈林野奢露营卡丁车基地等项目,擦亮“现代农业+休闲旅游”金名片。这个曾经不起眼的小乡村,成为浙南地区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闻名遐迩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在希望的田野上绘出了共富新画卷。省委党校平阳分校上林垟现场教学点、村史馆、乡贤馆等一系列研学教设施,成为全力推进“共享社·幸福里”建设,打造乡村示范性样板的一个缩影。建立党建引领乡贤共建共富机制,通过乡贤领办村集体经济项目,促进村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由村庙改建的村文化礼堂在一众民居中显得色彩斑斓,以农耕文化为特色,一幅美丽乡村画卷在眼前缓缓展开。文化礼堂“一馆、两堂、三窗、六室、六廊”,彰显出独特魅力。村里还成立了10多支文艺队伍,每年“村晚”节目全部由村民自编自导自演。建立村慈善工作站,全面排摸低保、低边、特困户,发动骨干党员“一对一”包思想、包技术、包脱贫“三包”服务。手牵手,将低收入群体拉上共富道路。“良好的生态人文环境,健全的扩中提低机制,初见成效的股份经济合作,我们将有望实现整村富裕!”村支书林礼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