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融合!打造江南文化客厅

  □民盟绍兴市委会

  绍兴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当前,绍兴古城的发展仍存在一些亟须解决的痛点,如古城文化资源转换利用不强,市民及游客体验度不深,景点和街区呈碎片化散布、整体性不强等。建议构造江南文化客厅,打造古城文化地标,形成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引爆点”,进一步提升文化影响力和旅游吸引力。

  现状

  实力尚待提升。绍兴城市体量不大,人口增长缓慢,老龄化日益严重;传统产业升级,民营经济国际化存在发展规模瓶颈;数字经济发展不足,文化标签局限于鲁迅、黄酒、越剧等。

  目标仍需明确。古城核心文化形象模糊,主品牌欠缺,文化辨识度有待进一步提升。古城景点和街区整体性不强,缺少精准文化目标统领。

  创新还需加强。古城改造面向未来性不够,不能适应新型消费需求。现有改造成果局限于传统的资源利用方式,不适应正在成为旅游消费担当的“网生代”“互联网世代”“二次元世代”之称的Z世代的消费需求。

  抓手还需丰富。缺少古城层面文旅体系,需要注重打造整体的文旅产业体系;缺少古城社会关系的整体机制;缺少分级文化保护举措;缺少应对未来的物质空间体系。

  建议

  围绕“构造江南文化客厅,打造古城文化地标”的总体目标,发挥文化地标的价值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建成传承古城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精神风貌的核心载体。

  打造文商旅互动吸引的文化地标。一是由传统观光游向精神型、智慧型多元深度体验游升级,创新AR/VR+文化体验、文化赋能+夜间经济等旅游新模式,拓展旅游休闲体验深度。二是构建全场景展现、古今传承的文化体验空间。对古城文化进行深入挖掘和创新转化,用老城故事对话世界,拓展具有时代精神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新功能、新内容、新场景和新空间。三是推动文商旅一体化模式创新和服务提升,加强古城文化与年轻潮流、老字号与新品牌、市井气息与文化艺术互相融合,形成线上线下融合互动的综合旅游服务体系。

  打造古今中外交相辉映的文化地标。一是促进历史空间与现代空间的融合与共生。打造一个融小桥流水传统特色和现代生产生活方式于一体、古今中外文化交相辉映的古城文化地标,营造“古越风、江南韵、慢静闲、优雅乐”的新水乡生活方式。二是加强古今风貌特色的传承与升华。延续江南水乡人居特色和空间尺度,塑造“历史与现实交汇、古韵与时尚共荣”的景观特色,营造新水乡诗意空间,实现古城文化地标在风貌上的古今融合。三是促进品牌形象和服务标准国际化。谋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重大事件,打造绍兴古城大IP,提升文化辨识度和品牌竞争力。

  打造人水城相互融合的文化地标。一是构建以水为脉、活力聚合的空间组织模式。延续江南水乡十字传统格局和人居理念,营造十字活力空间聚合模式,形成小巧精致、共生有机生长空间,促进多元交流融合。二是推动历史空间保护提升、存量空间传承创新。推动历史空间的微改造与有机更新,植入多元新兴功能,打造承接新兴功能的战略空间平台。三是营造人水相依、蓝绿交融的水乡人居环境,串接水上游线,贯通亲水空间,构筑公共开放休闲空间,打造闲适友好的慢行空间网络,促进人与自然的融合共生。四是构建面向多元需求、开放共享的优质服务体系。开辟新兴主题步行街区,构建活力空间,健全多元服务,促进人与人的融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