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兜是什么样的衣服

  肚兜是一种贴身的内衣,为近似菱形的布片,有的有袋,用以贮物。穿时以细带系于颈间与腰际,包围着胸部和腹部,具有保温护腑的功能。

  明代以来,妇女已普遍有使用肚兜的习惯,当时叫“兜子”,俗称“抹胸”。清代的抹胸有两种款式:一种是短小贴身的,缚于胸腹之间,俗称“肚兜”;另一种是束于腰腹之间的,称为“抹肚”。清末民初徐珂《清稗类钞》说:“抹胸,胸间小衣也,一名抹腹,又名抹肚;以方尺之布为之,紧束前胸,以防风寒内侵者,俗称兜肚。男女皆有之。”

  清代肚兜一般做成菱形,上有带,穿时套在颈间,腰部另有两条带子束在背后,下面呈倒三角形,遮过肚脐,达到小腹。材质以棉、丝绸居多。系束用的带子并不局限于绳,富贵之家多用金链,中等之家多用银链、铜链,小家碧玉则用红色丝绢。

  肚兜的面上常有图案,有印花有绣花,印花流行的多是蓝印花布,图案多为“连生贵子”“麒麟送子”“凤穿牡丹”“连年有余”等吉祥图案。绣花兜肚较为常见,刺绣的主题纹样多是民间传说,如刘海戏金蟾、喜鹊登梅、鸳鸯戏水、莲花以及其他花卉草虫,大多是趋吉避凶、吉祥幸福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