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宋时浙江多孝义之士
陈宝国
□陈宝国
我国古代儒家特别重视和强调孝义,“忠臣必出于孝子之家”,移孝为忠,所以历来统治者也非常推崇孝义。两汉的时候,朝野上下“忠孝成俗”。但从三国开始,尤其是东晋南渡以后,由于政治社会不稳定,孝义的风气逐渐衰薄,《宋书》所谓“晋宋以来,风衰义缺”是也。在这孝义之道不振的大环境下,浙江的孝义之士却层出不穷,确实让人刮目相看。
《宋书·孝义传》共为龚颖、刘瑜、贾恩、郭世道、郭原平、严世期、吴逵、潘综、张进之、王彭、蒋恭、徐耕、孙法宗、范叔孙、卜天兴、许昭先、姚吟、余齐民、孙棘、何子平20人立传,其中贾恩为会稽诸暨人、郭世道会稽永兴人、郭原平会稽永兴人、严世期会稽山阴人、吴逵吴兴乌程人、潘综吴兴乌程人、张进之永嘉安固人、孙法宗吴兴人、范叔孙吴郡钱唐人、卜天兴吴兴余杭人、姚吟会稽人,这11人均为浙江人,占到《孝义传》传主总数的55%。按照《宋书》列传体例,传主的先辈如果是东晋衣冠士族的,一般称其原来的中原籍贯,《孝义传》中的贾恩等11人都明确籍贯在现在属于浙江的会稽等诸郡,显然是实打实的土著。同时从他们的人生履历来看,也均非世家大族,可以说是较为底层的草根普通百姓。《宋书·孝义传》史臣赞论:“若夫孝立闺庭,忠被史策,多发畎亩之中,非出衣簪之下。以此而言声教,不亦卿大夫之耻乎。”在南渡衣冠士族孝义缺失的时代,浙江土著底层百姓砥砺孝义,为诸地翘楚和楷模,如郭世道、郭原平父子两世笃孝,他们的孝行义举振聋发聩,无疑有助于儒家传统孝义理念的赓续和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