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不讲究

  ■路来森

  喝茶不讲究,是我,不是别人。别人“讲究”,是别人的事。

  作家车前子在一篇文章中写他有一次得到了在他看来相当可观的一笔稿费,于是决定用这笔稿费买点好茶。有朋友去福建,他就委托朋友为他买“大红袍”或者“铁观音”,因为这两种茶叶当时在市面上见不到。朋友回来后,一见面就告诉车前子说,他的那笔钱只能买“红短裤”或者“泥菩萨”。

  言外之意,心知肚明。

  喝茶“讲究”,首先得“讲究”好茶,而好茶又太贵,连车前子都买不起,何况我等只能得小笔稿费的人呢。

  从前我的祖母在世时只喝“包茶”,一角五分钱一包,每次喝茶就投入壶中一包。祖母用的是一把铜壶,她不是泡茶,而是煮茶。一包茶,投入铜壶中,用木柴煮,煮开了,就将茶壶炖在火炭上,然后,热热地喝,一杯一杯地喝。

  而每次祖母将包茶拆开投入壶中时,我总能看到茶包中飞扬出的尘土。日子穷,祖母无钱买好茶,所以,祖母喝茶也不讲究。

  我所喝的茶,只是寻常之茶。偶尔喝一次好茶,也似风烟过眼,很快就忘了。

  唯一算是讲究的点,就是冬天喝红茶、夏天喝绿茶。

  不管是正山小种、金骏眉,还是滇红、大红袍,只要是沾红茶的边,我都喝。红茶暖,红茶色彩深;我以“暖”驱寒,我于深红的色彩中感受一种生活的醇厚。红茶,让人想到日子的深厚,想到一个人生活历练后的那份生命的沧桑和饱满。日子,一天天地过着,越过越有滋味,那就是红茶的味道。

  冬日里,室外天寒地冻;室内,地暖温暖如春。闲闲的日子,泡一杯红茶,坐在阳台上,晒着透窗的阳光,就感觉是一种至美的享受。

  绿茶“绿”,绿茶凉。绿,能沁心;凉,能散热。我喜欢绿茶的“绿”,那正是夏天的色彩啊,所以,夏天,是必得喝绿茶的。我觉得绿茶的“绿”,是一种透明的绿,那份绿里,有江南之碧色,有炎夏之凉风。

  一杯在手,青山绿水,凉风嗖嗖。

  想到绿茶,就让我情不自禁地想到周作人的那段谈喝茶的话:“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尘梦。”知堂老人喜欢“清”,清淡、清闲,但不清苦。他还说:“我现在的快乐只想在闲时喝一杯清茶,看点新书(虽然近来因为政府替我们储蓄,手头只有买茶的钱),无论他是讲虫鸟的歌唱,或是记贤哲的思想,古今的刻绘,都足以使我们感到人生的欣幸。”

  喝清茶,读闲书,从一杯茶中寻得生活的闲适——知堂老人是一位懂得享受生活的人。而一杯绿茶,是适合表达一份闲适的。

  “清泉”“素雅的陶瓷茶具”,二者,知堂老人都很讲究。

  可我,不讲究,或者说“难以讲究”。如今,居住在城市,哪儿来的“清泉”?偶尔驱车去乡下拉几桶泉水,也只是一时的享受罢了;更多的时候,泡茶就是用纯净水而已,而已。茶具,我有几套,却很少用,除非家中来了讲究喝茶的客人。我嫌麻烦,嫌啰嗦。什么事我都讲究“简单”,所以茶具也简单。

  平常日子自己喝茶,也只是用一个玻璃杯泡茶,或者用一个青花盖碗。因为这两种茶具都能让我看到“茶之色”。因为我喜欢“色”中品茶。

  我觉得:茶“色”里有世相,一杯茶,就是一个世相世界。

  如此看来,似乎“不讲究”里,却也颇有点讲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