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白园的一块石碑说起

  ■刘吉同

  白园是白居易的墓园,坐落在洛阳龙门东山的琵琶峰上,园内有一落款为“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立的一块石碑,碑文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您是日本文化的恩人,您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您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谨呈碑颂之。”立碑者对诗人有五体投地、高山仰止之感,感恩和崇敬之情溢于字里行间。

  这个日本的“中国文化显彰会”,何以对白居易如此敬仰?无疑是缘于对白居易诗歌的热爱和崇拜,有“小太宗”之誉的唐宣宗李忱也是白居易的铁粉,他如此评价诗人和其诗:“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白居易,造化无为交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正是白居易诗歌的巨大思想力量和艺术魅力征服了扶桑人民,故他们才立下了这块石碑,并写下这段碑文。假如不是这样,那是万万不可能的。中国文化,尤其是白诗的力量,才能达到这个境界和功效,让人如此折服。说句掏心窝的话,其他,包括武力,恐怕都不可能。

  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没有哪一个不想傲立于地球村和世界民族之林,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愿景呢?依我看答案很简单:多出“白居易”!不过,今人不能再吃白居易的老本了,他老人家已为祖国和民族超额完成了自己的贡献和使命,故今天的文学界必须出新的“白居易”才行。但是仅文学界还远不够,各行各业,如科学、教育、卫生、理论、实业、艺术、体育等方面,都应有自己的“白居易”。怎样才能多出呢?民间有句话:“求谁都不如求自己。”严格要求,狠练内功,就像中国女排训练场上挂的标语那样,“强项更强,恶补短板”,把每一件事都做好,把每一个产品都做到极致,成为世界的“领头羊”,从精神文明到物质文明,都能成为其他国家和地区艳羡的对象,像孔子所说的那样,“近者悦,远者来”,成为人类文明的高地。那么,“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国家和民族包括每一个自然人,无疑都会让人看得起,活得有尊严。堂堂正正,扬眉吐气。窃以为这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

  这群日本人如此谦恭、虔诚地崇拜白居易是不是对自己是一种矮化呢?我看不是。相反,正彰显出了一种可贵的精神:真诚、热烈、勇敢地拥抱异族文明,乃是鲁迅所讲的“拿来主义”在东瀛的具体实践,目的是营养自己。见贤思齐应从域内的人与人之间走向地球村之村与村之间,因为任何一个“村”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把别人的优势和长处“拿来”为我所用,这是一个民族强身壮体、耳聪目明的重要“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