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里乙气与甲方思维
彭友茂
□彭友茂
土里土气、流里流气、呆里呆气……凡是以“X里X气”的模式构成的词语,或浓或淡,都带有贬义。近些年来网络上出现的“乙里乙气”,就是这么一个典型。
大家知道的“甲乙双方”,源于合同契约:甲方一般是指出资方或投资方,是经营的主体,处于主导地位;乙方一般是劳务方,也就是负责实现目标的一方。比如一供电公司与某企业签定供电合同,某企业为甲方,供电公司为乙方;装修公司与住户签合同,住户为甲方,装修公司为乙方。在理论上、在法律的语境下是这样。甲方、乙方的称呼是无所谓的,并不表明权利的轻重,双方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主体,没有高低、从属之分。
可在实践中,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甲方常处于强势地位,相应地,乙方则处于弱势地位。尤其甲方明显为卖方市场时,乙方容易表现得恭恭敬敬、小心翼翼。网络将乙方完成甲方条件过程中谦卑、恭敬、尽心尽力的态度称为“乙里乙气”。若一个人说话做事抱有谦卑、恭敬的态度,又并非完全出于礼貌,而是害怕得罪人,这种以卑微的姿态示人的交际、处事态度,也在“乙里乙气”的范围里。
河有两岸,理有两面。有“乙里乙气”,就会有“甲里甲气”。目前,虽然甲里甲气这个词不像乙里乙气使用的频率高,网络上提及少之又少,但它的血脉、它的思维、它的做派,却已经在经济、体育、教育、卫生等领域,部门的不少层级、切面,和许多社会人群中潜滋暗长,展示身手。这种“展示”,在少数行业、少数地方的一些人那里,还很“牛”。君不见,在一些工厂、公司的老板与打工人中,在一些体育赛事的教练与运动员中,在一些单位的领导与职工中,在数以千计万计的家长与孩子中,前者,即那些当老板的,做领导、教练、家长的,处理问题时是不是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了“老板”身份?他们身上外溢出来老板做派、老板作风、老板思维的突出表现,就是自视甚高、自我感觉良好、缺乏平等意识和民主作风,时时、事事、处处习惯于居高临下,颐指气使,发号施令。这些人也许压根儿没听说什么叫“乙里乙气”“甲里甲气”,但其走味变形、发生畸变的“甲方作风”“甲方思维”,已经闯入他们的工作或生活中,融进了他们的骨头中、血液里。所以,不管他们知道不知道、承认不承认自己已经成了合同里,或没有合同的合同里,总处于强势的“甲方”位置,骨子里把部下视作“跟班”,把群众视作“臣民”,把孩子当成了可以任意摆布、训斥的“阿斗”的“甲方”。在他们那里,“甲方”成了一个非常荣耀的词汇,一个“自带光环”、充满权威、不可冒犯侵犯的词汇。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不妨把他们的这种做派、这种行事风格用“甲方思维”来概括。
有一个妈妈辅导孩子学习的小故事很有趣。看题: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去地里摘西瓜,每人摘一个,一共摘了几个?女儿:“三个。”妈妈不高兴了:“两个爸爸,两个儿子,每人摘一个,2+2=4,不是四个吗?你这智商,要是随我不随你爸爸就好了。”女儿小嘴一撅:“爸爸是爷爷的儿子,也是儿子的爸爸,不是一共三个人吗?”妈妈哪儿知道,女儿是一个逻辑鬼才!女儿的顶级理解能力,让妈妈坐蜡了。
不论是现实生活中确有此事,还是属于某段子手灵光闪现创作的抖音,反正这个可以上春晚的小故事对那些“爹味”很浓、“甲方思维”野蛮生长的主儿,是一个绝妙的讽刺、极好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