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浙南士子秋闱漫漫返乡路
刘晓东
□刘晓东
在明清时期,每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秋闱”)对于应试的士子而言意义重大,能否获得功名、从此踏上仕途光宗耀祖,乡试绝对是最紧要的一环。因此,逢子、午、卯、酉年的乡试,历来为士子所重视。
光绪二十三年(1897)为农历丁酉年,恰逢酉年正科,这一年的浙江乡试在八月初八开考。作为丁酉年的一名应举者,温州瑞安人林骏风尘仆仆来往于杭瑞。虽然最终铩羽而归,但他的《颇宜茨室日记》详细记录了此次返乡路线,为后人深入了解清末浙南人往返省城的路径及交通工具的选择,留下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林骏(1862~1909),字宝熙,号籋云,廪膳生,浙江温州瑞安人,曾为晚清著名的瑞安孙氏的家塾教师,与孙衣言、孙锵鸣、黄绍箕等颇多交游。光绪二十三年七月十六日,林骏从老家瑞安城关出发,“宵初,同李芸苓、杨润谷二君乘舟晋郡”,次日“晨刻,舟抵温”,费时约6个时辰。在温州盘桓玩了五六天后,林骏于廿三日“载行李转上超武兵舶”“午正开行”,廿四日“未刻,抵宁波码头,计水程由温至宁约有一千余里,一昼夜竟到,兵舶之力也。申刻……驾舢板船转上北京轮舶”,廿五日“早晨,北京轮舶抵申江”。从温州到上海,林骏一行又搭兵舶又坐轮船,耗时只有22个时辰左右。在上海玩了两天,林骏一行于廿七日搭无锡快船“傍晚,自申江口起程”,廿八日“是夜亥刻到杭城,舟泊武林门外拱宸桥头过宿”。从上海到杭州走的是内河,耗时大概15个时辰。可见,林骏一行从老家瑞安出发,走海陆经宁波到上海,再由内河水路从上海到杭州,实际耗时约为43个时辰,也就是三天半多一点。
这条路线其实不是浙南读书人到省城乡试的传统走法,因为走海路是在清末海船运输兴起之后才逐渐兴起的,而且海路实际路程要远不少,路费也要高得多,对于大多阮囊羞涩的半穷书生而言只是偶一为之,不是常态。这不,林骏一行从杭城返还的路线便是中规中矩的传统赶路图。
参加完乡试后,林骏一行于八月廿一日返乡。从杭州到瑞安,路途主要分四大段,分别是杭州到兰溪、金华境内、丽水境内、温州境内。
杭州到兰溪这一段基本上是逆水行舟,也是林骏一行返程最主要的一程。八月廿一日,“将行李转入兰溪船。申后雨,自江口起程,十五里。是晚,舟泊六和塔进龙铺”,行15里约1个时辰;廿二日“晨刻自六和塔进龙铺起程,二十里。午刻至闻家堰……二十里。申刻至虎爪山,十里。薄暮抵渡船浦”,行50里费时约4个时辰;廿三日“晨晴,自渡船浦起程,三十五里。午刻过富阳县,二十五里。申刻至汤家埠,遇雨,旋霁,又行二十里,晚抵包家集”,行80里费时约6个时辰;廿四日“早晨,自包家集起程,四十五里,顺风驶船。午刻过桐庐……四十里,申刻过七里泷……行六十里,戌刻抵乌石滩。是夜,舟泊滩头过宿”。这一天虽然是上水行舟,却因为有顺风相助,一天船行了145里,费时约6个时辰,是返程中旅行距离最长的一天;廿五日“晨,自乌石滩起程,五十里,午刻抵麻车埠……行三十里,申刻至李埠。十里,薄暮抵兰溪”,这一天行船90里费时约6个时辰。从杭州到兰溪共走了380里,经历5天,行船费时23个时辰。
第二段在金华境内,从兰溪经金华再到永康。廿六日“朝,自兰溪县南郭外起程,五十里……是晚停泊金华府通远门外大桥边过宿”,该日舟行50里费时4个时辰;廿七日“朝晴。自金华城外起程,十五里,午初至岭下铺,三十五里,未刻至石塘……申后大雷雨。是夜,泊舟野桥埠”,行船50里费时约4个时辰;廿八日“朝,自野桥埠起程,十里,近午过杨公桥,滩浅石露,篙夫下水,扶舟而行,筋力几殆,行十里。薄暮,抵花街桥头,停泊一宵”,这一段走得特别艰难,由于滩浅不便行船,一天行船20里居然费时约6个时辰;廿九日“晨,自花街桥头起程,十里,巳刻至烈桥。十里,午刻至永康”,该日行船20里费时2个时辰。计金华境内行船140里费时约16个时辰。
第三段为丽水境内。九月朔日早晨“坐篮舆自永康起程,行十五里,午刻至黄堂。行十五里,未刻至石柱街。申刻至黄碧街,计历程途约二十五里。日向晚,下舆觅栈”,该日乘篮舆走陆路,行程55里费时约6个时辰;九月初二日“早晨,坐篮舆自黄碧街起程,行十里,辰末至龟溪头。十里,巳刻至黄龙。午刻抵缙云县,暂寓李家铺”,该日陆行20里费时约2个时辰;九月初三日早晨“冒雨坐簰,自缙云起程。二十里,辰末过东渡。行十里,巳初至章坑。又二十里,午初至馆头……行三十里,至岩泉口……久之始行,计程十里许,未刻至清林。又五里,至奚渡……申初抵下河……是夜舟泊沙滩最浅处”,该日又恢复舟行,计程95里费时约6个时辰;九月初四日早晨“乘梭船自下河起程,巳刻至石帆,午刻至金水,未刻至海口,行数里上岸……又行数十里,至青田县西门外。是晚,停泊前仓一宿”,该日行舟约五六十里,扣除游玩时间大约费时4个时辰。丽水境内水陆兼行220里,费时18个时辰。
第四段,进入温州抵达家乡。九月初五日“天未曙,自青田前仓起程,三十里至温溪,始红轮东上。行四十里,巳刻至桑溪。午初至下砻,午正至小荆。行三十里,未刻至礁头。申刻至夏仙。远望江心双塔尖顶。薄暮抵温西郭外。饭后税河乡船,三人共载而行。终宵坐舟中拍手畅谈,顿忘客况”,该日林骏一行归心似箭,日夜兼程,白天从青田到温州舟行100多里,费时大约6个时辰;九月初六日晨“乘河乡船自温抵瑞”,从九月初五晚到该日早晨,林骏一行从温州连夜舟行回瑞安,大约走了七八十里路,费时约6个时辰。温州境内共计里程170里,费时约12个时辰。
这样,林骏一行从杭州出发到达瑞安,水陆兼行,历15天,水陆费时69个时辰,累计行程910里许。虽然返程里程比来时短了至少三分之一,但由于都是以人力为主,比起机器动力的轮船兵舶快船,耗时却多了一半以上。这条返程路舟车劳累费时长,可相对较为经济,一般贫寒士子仍以之为首选。
林骏一行的返乡路,是海运发达之前浙南人从省城杭州返乡的路线标配。这在晚清朴学大师俞樾的一次福建之行中可以得到充分印证。清同治十一年(1872),杭州诂经精舍山长俞樾从杭州出发赴闽探亲,途经瑞安访孙锵鸣。俞樾溯钱塘江而上,经桐庐、兰溪、永康、缙云、青田、温州、瑞安等地,走的路线和林骏一行基本一致,俞樾的《闽行日记》和六十多首诗中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常言说“自古行船半条命”,在交通工具极其简陋不便、安全系数较低的古代,一个远在浙南的士子想要来省城参加一次“秋闱”是非常不容易的。能否中举(和林骏一同赶考的8人全部名落孙山)不但要有才学,而且体力、财力都缺一不可,否则千里之行难出牖外,只好老死三家村做个私塾蒙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