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作《爱民歌》
李健
□李健
清咸丰年间,曾国藩的湘军和太平军之间旷日持久的战争,给当地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如何改善军民关系,赢得民众对湘军的支持,这是曾国藩一直都在思考的问题。在这个背景下,他动笔撰写了《爱民歌》,从乡村的实际生活和道德伦理观念入手,要求农民出身的军士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体谅老百姓的苦衷,约束自己的行为。《爱民歌》提出的要求总共有三条:第一条是扎营不要懒,不准随便乱拿老百姓的东西用来修建营房,不准强拉民夫搬运物资,不准擅闯民宅。在老百姓的利益面前凡事都要退让一步。第二条是行路要端详。行军宿营时不准侵犯老百姓的利益,士兵都要住帐篷,不准进驻城镇和村庄;在营地不准高声喧哗,不准推开挡道的路人,买菜吃茶都要付钱。第三条是号令要严明,不经批准士兵不准随便走出营房。曾国藩传令麾下各营主官都要组织学习《爱民歌》,将其作为湘军的军纪来执行,一定程度上减缓了湘军军纪持续恶化的速度,为争取人心、获得民众的支持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在祁门大营的时候,曾国藩又写下了《解散歌》,规定了优待俘虏的“八不杀”,强调太平军的士兵和湘军弟兄一样,原先都是朴实的农民,他们浴血奋战只是成就了洪秀全等人,所以他们早就不想打仗了。因此湘军要优待俘虏,放其一条生路,以后会有更多的太平军主动投诚。毛主席后来为红军制定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或多或少借鉴了曾国藩的《爱民歌》和《解散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