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贻琦夫人做“定胜糕”

  □刘跃

  抗战后期,法币贬值,西南联大教授们入不敷出,生活十分清苦,夫人们只有各显神通赚点钱,贴补家用。梅贻琦虽然是清华大学校长,并且实际主持西南联大的校务,但家里也时常揭不开锅。其夫人韩咏华被逼无奈,于是听从学校庶务赵世昌的建议,跟着他学做上海式的米粉碗糕,售卖后赚些零用钱。

  韩咏华与潘光旦夫人、袁复礼夫人合作,先由潘夫人在乡下磨好七成大米、三成糯米的米粉,回城制作时加上白糖,用一个银锭形的木模做成糕,放进锅里去蒸。她们给这种糕点取名为“定胜糕”,意思是“抗战一定胜利”。然后由韩咏华挎着篮子,步行四十多分钟送到冠生园寄卖。为了照顾梅贻琦的面子,韩咏华穿着普通的蓝布褂子,自称姓韩而绝口不提梅贻琦的名字。尽管如此,梅校长夫人挎篮卖“定胜糕”的事还是很快地传遍昆明,甚至传到成都、重庆等地。“定胜糕”也随之声名远扬。

  当时的昆明是西南大后方唯一的国际通道,梅贻琦的许多朋友路过昆明时总要到联大去看看,梅贻琦有时就在家用便饭来招待他们。每当聚餐快要结束的时候,韩咏华总是笑吟吟地亲捧着一大盘甜食进来,上面有鲜艳的花纹,环绕着四个红字“一定胜利”,殷勤地说:“请再尝尝‘定胜糕’,我们一定胜利。”在抗战的最艰苦阶段,梅贻琦及其夫人韩咏华依然充满抗战必胜的乐观精神,并把这种精神传递给其他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