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腹里的政治
游宇明
□游宇明
一碗小米绿豆粥、几枚水煮鸡蛋、一小撮食盐,成了一个人正餐的全部。吃这样餐的人是谁?是偏僻山区的农民、正在工地上穿梭的打工者,还是送单忙得没吃饭时间的外卖员、在电脑前攻关的码民?哈哈,您猜不到吧!这是一份御膳,时间是1900年7月23日。享用这份御膳的是慈禧太后,供应这份饮食的是河北怀来县令吴永。
或许您会说,这吴永胆子真大,居然敢将这样粗糙的饮食呈贡给慈禧吃,他不想活了吗?要知道,慈禧掌权的时候,跺一下脚,大江南北都要摇三摇,连光绪皇帝都只能视其脸色行事,一个小县令总不会比皇帝还牛吧!嘿嘿,您还别说,这一回,慈禧非但没有责怪他,还说“有小米粥,甚好,甚好,可速进”,甚至还因为吴永会办事,将其任命为前路粮台。原来慈禧由于庚子事变带着朝廷里的大帮人逃难,一路上已“两日不得食,腹鋖殊甚”。时势太乱,吴永原本为皇太后、皇上准备的满汉全席也被溃兵所掠,连煮给随从吃的三锅小米绿豆粥也被劫去其二。现在能够供应这样的“御膳”也算是相当不错了。
闲话少提,只说一个观点:从这件事看出,“高贵”如慈禧也是可以吃平常食物的。
然而,坐在京城的慈禧吃得可不平常。慈禧一天用两次正餐,中间需打两次“腰餐”。腰餐吃什么,咱们不论,光是两次正餐耗费的食材绝对让你惊掉下巴。故宫博物院那里有一份光绪十年十月初七慈禧太后的膳单,上面列有的菜肴与点心有:八宝奶猪火锅、金银鸭子火锅,燕窝“膺”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三鲜肥鸡、燕窝“多”字红白鸡丝、燕窝“福”字什锦鸡丝,燕窝白鸡丝、海制蜜制火腿、三鲜鸽蛋、大炒肉炖榆蘑、口蘑熘鱼片、青笋晾肉胚、肉片焖玉兰片、碎熘鸡、煎鲜虾饼,挂炉鸭子、挂炉猪。寿意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澄沙馅立桃、枣泥馅万寿桃,燕窝八仙汤,鸡丝卤面,克食二盘、蒸食四盘、猪肉四盘、羊肉四盘。这些菜肴、点心一共是30多道,且只是来自御膳房。此外,慈禧自己的“西膳房”还会做一套菜,加起来七八十道。根据清宫的习惯,当时的后妃、皇帝都要给慈禧“敬菜”,也就是送几道菜孝敬慈禧,加起来就超过100道了。这只是一顿平常的正餐,慈禧每顿正餐的规格都是这样的标准。
慈禧对吃不惜耗费巨大人力、财力。晚年,慈禧牙齿不好,喜欢吃一道叫“镶豆芽”的菜。厨师们首先要挑选肥硕健壮的豆芽,摘去头和尾,用铜丝将豆芽中间部位挖空,然后用针和棉线裹着鸡肉馅穿过豆芽,几个人做一整天才能做上一小碟。清宫《膳底档》记录,慈禧一年光是花在吃饭上的钱就高达十几万两白银。
明明少花钱也可以吃得饱饱的,满足人体所需的营养,慈禧偏偏要过奢华至极的生活,固然是为了追求享受。同样是碳水化合物,寿意白糖油糕、寿意苜蓿糕肯定比小米绿豆粥好吃;一样是菜,白水煮鸡蛋能与燕窝“膺”字锅烧鸭子、燕窝“寿”字三鲜肥鸡比吗?在慈禧看来,顶尖级的物质享受唾手可得,为什么要拒绝呢?
皇权社会是等级森严的,而最能凸显等级的,莫过于在各方面表现出跟普通人的不一样,物质享受上的奢华、出行的排场、施政的“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等等都可以归于此类。慈禧可以在特定的情况下吃粗劣的饮食,接受困窘的境遇,不等于她能够在安宁地做皇太后时也能过俭朴的生活、也不计较下属呈献的食物的精美与否。从某种意义上说,对于慈禧这样的人,他们吃的不只是食物,更是权力的威严、内心的高高在上和有意无意的炫耀欲。
治理奢华,许多时候,是跟约束权力关联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