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生活” 也是“丰盈生活”
何勇海
□何勇海
微观点:年轻人追捧极简生活,是消费观、人生观的折射,蕴藏着开源节流、物尽其用、拒绝过度消费的理念,也透露出新时代的年轻人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处世哲理,以及脚踏实地、拥抱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
将家中超过一年不用的物品丢弃或者捐赠、不买不需要的物品、不囤东西、精简银行卡、专注只做一件事……近几年来,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少人已经从当初的“囤货”生活中走出,开始了“断舍离”“极简主义”生活。
极简生活是热词,网络上,“如何过极简生活”“极简生活的N种方式”等推文并不少见,它们还作出如下分类:“物质极简,轻装上阵”“关系极简,沉淀自己”“目标极简,重新出发”“精力极简,专注自我”“情绪极简,停止内耗”“欲望极简,远离诱惑”等。在豆瓣、微信等社交平台,“极简生活小组”“社区二手置换群”等都推行极简生活,拥抱“二手经济”或曰“闲置经济”,成为不少年轻人的务实选择。
年轻人追捧极简生活是社会的进步。一者,这是为家居生活减负。基本不穿的服饰,躺在家里“吃灰”的物品等,扔掉很可惜,不扔又占地方,且根本没发挥价值。如果捐出去,或在邻里之间相互置换,哪怕是低价售卖,就可以减少浪费,实现物尽其用。同时,这是用“断舍离”成就整洁、有品质的家居生活,在让家更清爽之时,也让生活更愉悦。往更深层的意义上说,让闲置物品参与循环消费,更是为社会减负——以低碳环保、节约资源的文明之举为垃圾减量。
二者,这是减少冲动消费,避免被欲望绑架。这些年,以商家为主要力量炮制的消费主义,总在刺激我们心中的不满足,“不差钱”地买买买之后,又陷入冲动消费带来的无尽烦恼。有的年轻人甚至是“花钱一时爽,还钱泪两行”,不得不依靠“吃土”度日。实际上,我们应时常审视自己内心的欲望,把握消费节奏,不做消费的奴隶。而追求极简生活,则可以让我们避免被欲望绑架,陷入消费主义陷阱。
三者,可以致力于真正有价值的事情。除了物质极简,一些年轻人也在追求关系极简、目标极简、精力极简等,找回生活的重点和内心的真正需要,不在无效社交、不切实际的目标、不该付出精力的事情上浪费太多时间,专注于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或把更多时间留给家人,“哪怕是在独处中沉淀自己,也远比一群人在一起无谓地狂欢有价值得多”。大道至简,舍弃生活的繁复,才能创造更大的生命价值,生活的承载过量过度,反而会给生活带来不必要的负担。
年轻人追捧极简生活,是消费观、人生观的折射,蕴藏着开源节流、物尽其用、拒绝过度消费的理念,也透露出新时代的年轻人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的处世哲理,以及脚踏实地、拥抱生活的乐观积极态度。当然,他们的极简生活不同于父辈祖辈的“苦行僧”生活,只是从消费主义走向了实用主义,比如,用最少的物品过最舒坦的日子,用省下的钱完成了一次期待许久的旅行,用节余的时间学习了一门新的技能……这其实也是对生活的提质,而且能达到物质上简朴,在精神上却更加丰盈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