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意比岁月更长久

  □唐宝民

  人生其实就是一个过程,岁月每时每刻都在悄然流逝,许多当年曾经认为很重要的东西,都被遗忘在了岁月的深处;但生命中有一些东西是永远不会被遗忘的,比如那些曾感动过你的情意,虽然只是如微尘一样的细节,却能让你在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感动如初。

  作家冯骥才在自己的书中就曾记下了这样两粒“微尘”,虽然时过境迁,他依然没有忘记曾经的温馨。

  上个世纪70年代末,冯骥才被借调到在北京的人民出版社,晚上就住在办公地的后楼。当时,后楼住了好几位从全国各地借调来的作家,部队作家朱春雨就是其中的一位。

  很多年过去了,在几次搬家过程中,好多物品都被冯骥才处理掉了,但有一张写着“大冯的早餐”的旧稿纸他却一直保存着,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就在多年前那次借调期间,朱春雨有幸参加了一次晚宴,宴会上的猪排很好吃,朱春雨就留了一块,用纸包好,带回住处留给冯骥才吃。可等他回去的时候,发现冯骥才已经睡着了,他就把猪排放到了桌子上,并在一张稿纸上写下了“大冯的早餐”一行字。第二天早上,冯骥才起床,看到了猪排和那张稿纸,心中十分感动。朱春雨已于2004年去世,但冯骥才却一直对他念念不忘:“那块猪排给我吃进肚子里了,这写着朋友情意的、带着油迹的纸给我夹在本子里。看来人的情意有时比生命更长久。”

  还有一个温暖的细节,同样被冯骥才一直记在心中。那是1979年冬天,冯骥才回到天津,准备安心写作,没想到却得了一场大病。在他患病期间,很多人前去看望他,有一个细节给他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一天,一个年轻的小伙子爬上我的阁楼,肩上扛一个西瓜,脑袋冒着汗。他说:‘我是《北京文学》的编辑,我们领导听说你病了,派我来看你,我想总得给你带点什么来呀,就在车站给你买个瓜。’”

  这个送瓜的年轻编辑,后来成了大作家,他就是刘恒。这件事冯骥才一直没有忘怀,多年以后他还在书中这样写道:“这个感动我的细节大概刘恒早忘了,我还记着。”

  感动的细节,当然不是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因为饱含着情意的温馨,所以才会穿越漫长的岁月之河,在记忆中熠熠闪光。这样的小事之所以能被当事人记了这么多年,是因为情意比岁月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