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寸寄托“合璧”梦
蔡玉林
![]() |
| 《山水合璧》纪念封 |
□蔡玉林
一幅画,能够牵动一个民族的情绪,寓意一个国家的统一,寄托一个政党的梦想,这在古今中外几乎绝无仅有。这幅神奇之画,就是元代大画家黄公望的代表作《富春山居图》。
临近中秋佳节,我翻看珍藏着的几枚《富春山居图》的纪念封,倍感方寸之间寄托了海峡两岸同胞期盼《富春山居图》永久“合璧”、祖国早日实现完全统一的美好愿望。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在浙江富阳以富春江秀丽风光为蓝本描绘的山水长卷,为中国古代水墨山水画的巅峰之作,被誉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画中之兰亭”。
黄公望生于南宋末年,成长于元朝,从小父母双亡,家境贫寒,一生命运坎坷。青年仕途不达,中年蒙冤入狱,继而一心皈依全真教,寄情山水,云游四方,潜心翰墨,如痴如醉。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为师弟无用禅师而作,不料成为绝世珍品。600多年来,《富春山居图》或流失民间,或深藏宫廷,既遭遇濒临毁灭之祸,又遇起死回生之福,最终天各一方、隔海相望,流传之途可谓颠沛流离,惊心动魄。
清顺治年间,《富春山居图》传入吴洪裕之手。吴洪裕视画如命,临终前欲将画卷焚烧殉葬,幸其侄子“火中取栗”,得以幸存,但已烧成两段。后人称卷首段为《剩山图》,剩余卷为《无用师卷》。《无用师卷》后被乾隆皇帝以重金购得,在故宫深藏近200年,至1949年随国民党迁至台湾,藏于台湾故宫博物院至今。《剩山图》一直流落民间,直到1938年现于上海,被书画家吴湖帆慧眼识珠,以国宝级青铜重器换取。后在沙孟海的斡旋下,于1956年由浙江省博物馆购得,成为该馆“镇馆之宝”。
曾几何时,在海峡两岸深藏了几十年的《富春山居图》,再度受到了世人瞩目。1999年7月,浙台两地书画家汇聚富阳举行《富春山居图》圆合活动。大陆方面以中国美院孔仲起教授为主导,台湾方面以中华艺文交流协会会长史元钦为主导,两岸39位画家合力圆合《富春山居图》,广泛交流书画艺术。这是海峡两岸绘画史上的一件雅事。组委会与富阳市邮政局为此联合发行了“海峡两岸书画家《富春山居图》圆合暨富春江雅集活动纪念封”。我收藏了此封,上有史元钦先生的签名。
2010年3月,在全国两会记者招待会上,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谈到两岸统一大业时,动情地说:“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现在一半放在杭州(浙江)博物馆,一半放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我希望两幅画什么时候能合成一幅画。画是如此,人何以堪?”
同月20日,为纪念《富春山居图》成画660周年,国家邮政局发行特种邮票一套6枚,并在黄公望出生地常熟和《富春山居图》原创地富阳举行首发式。
2011年6月1日,在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在台北故宫博物院开幕,一幅有着661年历史、一分为二361年、分藏两岸61年的元代名画,在两岸同胞的共同期待中,终于“破镜重圆”。时任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率浙江代表团见证了这一历史性的庄严时刻。为配合这次特展,富阳市邮政局特发纪念封一套。我藏有特展纪念封一枚。
《富春山居图》合璧,是历史的机缘、时代的趋势,其意义早已超出艺术的范畴,它凝聚了民族的情感,承载了民族的梦想,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期盼祖国统一的精神寄托。衷心期待,《富春山居图》永久圆合,祖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