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茶

  □逄维维

  要不是来到“以茶为米”的粤地,我还真不知道喝茶品茶是一门学问。

  一道茶,一种味;千种茶,千般味,要想把各有千秋的茶发挥得淋漓尽致,还需配以懂它们的器具。

  比如绿茶,以新鲜爽口著称,冲泡一般用玻璃茶器,能清楚地欣赏到它的变化过程;黄茶以“独特三黄”素为特征,为了能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就要使用奶白瓷或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茶具;红茶温婉柔和,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地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白茶是自然纯净,毫香、毫气体现茶叶本身的香气之味,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花茶,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因为花茶是需要闷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不同的茶配以不同的茶器,诠释出的是茶美生活的品质。徘徊在琳琅满目的茶器中,颠覆了记忆中父亲喝茶只用大瓷缸的画面。

  在喝茶中我发现,父亲泡的茶比母亲泡的好喝,姐姐泡的茶又比我泡的好喝,这是为什么呢?同样的茶,同样的壶,在不同人的手里,泡出不同的味道。这固然与水温、出水快慢、进度等有关,但更与是否用心、心是否清静有关。茶识人心,爸爸说。正如一个人喝茶,和气;一家人喝茶,和睦;一群人喝茶,和谐;一个世界喝茶,和平。以茶待客、以茶代酒,宴请宾朋,促进人际关系,生活因茶更和谐、更融洽。小到一个家庭,大到一个国家,以茶为媒,交流合作,互利共赢。无论是在工作还是生活中,与茶结缘,爱喝茶的人,喝的是如茶一样的人生与岁月,历久弥香,茶润心田。

  在喝茶中我还发现,地域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不同,喝的茶也不相同,如福建的正山小种、云南的普洱茶等。喝茶与一个地方的文化息息相关,比如江南人,一杯绿茶泡一天,透着江南文化气息,带着“雅”气,有如青山绿水的意境。在四川成都喝茶,可以泡在茶馆里聊天茗茶,摆龙门、侃大山,从天亮到天黑,可以一整天不回家,静享“慢生活”。潮州人喝工夫茶,说到“工夫”两字,可不要理解为打打杀杀的“武功”。“工夫”二字在潮语意中乃喻做事考究、细致而用心之意。

  记得第一次喝工夫茶,等到口干舌燥,等到心都烦了,左顾右盼中,才见只有拳头那么大,薄胎瓷,半透明,隐约能见壶内茶叶的茶壶和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杯子,看着眼前袖珍的茶具惊得我目瞪口呆,这杯里的茶喝三杯十杯都不会解渴啊?我不真成了妙玉口中的为饮牛饮骡了?事实是,一小杯一小杯地品,却是最能解渴的,刚开始,茶汁浓,会感苦涩,但饮到后来,会觉苦香甜润,使人神清气爽,很快心就不烦了,人在茶香中慢下来静下来,细细聆听在时间工夫中熬煮出的各种生活智慧,在智慧中蕴藏着各种商机。这就是聪明能干的潮州人在“壶小乾坤大,茶薄人情厚”中把生意慢慢做到全国乃至世界的工夫吧?一边品着茶,一边思索着的潮汕经商之道和广东人少胖子之说。也许秘诀就在诗中所云“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事茶不知劳”和“以茶为米”融入骨血的日常生活中。

  总之,各地饮茶不同,但追求休闲、诗意的意境却是相同的。

  浓浓的茶香滋润和安抚着人们渴望幸福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