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张与他在古村的日常

  □周华诚

  日落时分走进横路古村,一切都显得安静极了。

  在别的地方,很少能看到这样古朴的村庄了——房子都是由乌黑的石块垒砌而成,铺成路面的石块缝隙里长满青草,石板路弯曲延伸至村庄深处,石板表面被脚掌鞋底磨得光滑发亮。炊烟在古老的村庄里升起,然后是昏黄的灯火渐次亮起,随着夜色变浓,蛐蛐叫声以及青蛙的鸣叫像潮水一样弥漫开来。那些声音来自四面八方,虫声愈是清晰,这村庄却愈是显得静谧。

  在这样的村庄里入睡,简直就是一种奢侈了。

  于是,晚上九点多钟,从北京来的客人爽爽,就在这样的静谧里早早入睡。在九间天民宿的一间客房,她像是清空了内存一样安然入眠,连手机都不会想到去看一眼,一夜无梦,直到第二天八点多钟,被关在窗外的鸟鸣叫醒。一切都像是回归到最自然纯朴的状态,她在这村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跟横路的村民一样,遵守着大自然的规律与作息。

  这已经是她第三次来到横路入住九间天了。

  几乎没有任何别的目的,只是想在这里,感受宁静的睡眠、纯净的山野,体悟简单的日常。这是大山里的时间,跟大城市的喧嚣不同,横路村的晨昏之间,万物如此宁静。

  横路古村和九间天给客人们留下的记忆,当然是宁静而美好的。这个历史悠久的村庄,是宋代著名理学家周敦颐后裔的聚居地,横路村里98%的人都姓周。为了纪念先祖周敦颐,村民们还在乌石古街中建了一座爱莲堂。这座建于康熙十五年(1676)的建筑,曾是周氏家族集会的场所,如今是村里的老年活动中心。

  村外一公里处,有一溪,因其水质澄清明澈,名为澄溪。溪中游鱼悠悠,水声潺潺。溪上跨一古桥,名曰“太平桥”。曾有人赋诗:“清澈澄溪万古春,一湾一曲一桥新。”

  古村的一头,层层台阶之上,那个名叫“九间天”的民宿最初也是机缘巧合的结果。民宿主人张小宝,是尖山镇尖山村人,人们习惯称他“张书记”,因他做过农民,打过工,开过厂,之前兼任过好些年的村书记。

  2016年,横路村计划在村里建设一家民宿,张小宝便将这个项目介绍给了一位宁波的朋友,吸引他来投资。在深山里建一座民宿,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光是将原本倒塌的老房子改建,就花了两年的时间。工期漫长,建设民宿的投入也越来越大,再加上宁波磐安两头奔波的辛苦,张小宝的朋友对这个项目没了信心,想找人转手。作为介绍人的张小宝,此时只好硬着头皮接手了这个项目。

  又花了两年多时间,九间天终于完成了装修,开始正式投入运营。

  九间天,果真是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当你在古村中行走,面对那些古老而沧桑的事物感慨或拍照时,你是无法想象还有一间民宿是另外一种风格的。甚至当你拾级而上,一脚跨入九间天的大门之时,你也依然无法想象九间天房间之内的风景。因为从外部看,九间天跟别的古老石头房子一样,都是敦厚乌黑的大石头砌成,古朴而沉默。只有你一脚跨入九间天的院子,你才会眼前一亮——咦,原来这里还藏了这么一座雅致的建筑。

  院子里有园林,有曲折的小径,有木构的回廊,回廊下还有鱼池假山,假山边悠游着几尾锦鲤。这样的陈设令人觉得安宁,仿佛一脚踏入自家的后花园。

  这里的一切都是精致的。九间天的风格,更多的是在于一种对比——石头与木材的对比,坚硬与柔软的对比,粗犷与精致的对比,城市与乡村的对比,过去与现在的对比。

  推开房间的门,不由一愣,好精致!这就是一种对比,想想看,你刚刚还在当地古老的乌石建筑构成的村庄里徜徉。

  “横路古村,像一片飘落在玉山台地上的荷叶,有含露带风的清新,有清雅绰约的风姿,更有岁月磨砺的深情……”我的朋友在他的一篇文章里写到过横路村——“这个地处磐安县尖山镇的古村落,绵延数百年,清誉久流传。荷花开得最盛的时候,走进散发着沁人幽香的乌石街巷,顿生一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敬畏感,此时,村静,心静,脚下发出的踢踏声,似乎传来悠远的历史回音。”

  而现在,在一道厚重的石头墙内,推开民宿房间的一道木门,你发现现代城市时尚生活所必需的那些物件,在这里都有——冰箱、电动窗帘、智能马桶、按摩浴缸,以及强劲的热水、柔软的大床……一座历经沧桑的村庄就以这种直接的方式,与远道而来的客人发生了奇妙的联结。

  九间天,有九间房,张小宝给每间房一个命名,分别是“柴米油盐酱醋茶烟酒”。这些名字的意义,跟古村落一样相衬,既接地气,也不故弄玄虚,这里面其实都是小宝书记人生经验的总结。譬如说“柴”,意思是,天生我材必有用,天生我柴也有用。柴是火焰,柴是能量。譬如说“米”,就是粮食,最养人的东西,而好的情感,就像一碗温暖的米汤,相互滋养。“油”呢,非油腻也,乃滋润也。光阴的淘洗下,许多事物渐渐有了包浆,有了油润的光泽,这是时间的功力。“盐”,意思也很直接:“好的滋味,只要一把盐。最好的东西,往往都是最简单的。简单,而能大美。”

  一间民宿,主人风格越明显,民宿的风格也就越鲜明,九间天也是如此。主人小宝书记年虽六十六了,但他依然对生活充满激情,对未知和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之心。他说:“我希望再用三十年时间,把九间天打造出一张响当当的金名片!”

  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张小宝是个“玩家”——他出生于普通农村家庭,养过猪、卖过豆腐,在村集体企业塑胶厂打过工,后被一家从事塑料制品的私营企业老板看中,得到重用,生活逐渐有了起色。到了41岁时,他创办了一家橡塑公司,后又被选举为村党支部书记。就是这么一个人,却不知怎么地痴迷上了收藏,收藏的还是农耕记忆的东西。成套的木匠工具、完备的农耕器具、各种各样的生活用品,还有1000多本红色书本,简直是琳琅满目。

  前些年,他利用厂房的空间,建造了一个近1000平方米的农民博物馆,几千件藏品陈列出来,令人震撼。尖山社区还有一个“乡愁记忆馆”,房子是供销社的,之前闲置了20多年,一度濒临倒塌。经过修缮后,建了一座“乡愁记忆馆”,展出当地人记忆里衣食住行等旧时生活,馆中所有藏品,也都是张小宝收藏和提供的。

  张小宝有时就会带住在九间天的客人,来这些地方转转,看看他收藏的东西,让他们感受一下当地人的生活与乡愁。张小宝有时也会带客人到处去转,看山看水,出门的车费油费,一分不用客人出。高兴起来,张小宝还请客人吃饭。镇上哪家店的饭菜好吃,他一清二楚,吃完都是他掏腰包。这种行事风格,也常常让住九间天的客人受宠若惊——“走遍天下,这样的民宿主人,还是第一次碰到……”

  九间天的名声,越传越远。隐于深山的横路古村,也吸引了影视剧导演的目光,他们把横路古村作为取景地。热播剧《三十而已》,就曾在村中的乌石老街、爱莲堂等地取景。很多知名人士如院士王松灵、演员林永健等人,也入住了九间天,留下了美好的记忆。

  经过几年发展,横路村已发展农家乐20多家。张小宝介绍,村口还有一家“澄溪望谷”民宿,总投资1300万元,共有24个房间,配套有休息接待室、茶吧、KTV、影院、餐厅、会议室、棋牌室等。澄溪望谷是横路村现代田园风格的高端精品民宿。这家民宿住于村口,风光优越,门口就是水下孔景区,开门见山,推窗望云。

  从澄溪望谷一直往村内步行,经文昌阁进村,沿着乌石古街缓缓行进,一步一步走在乌石建筑的老房子间,也是走在历史的纵深处,整座村庄涂上了一层厚重的历史感。张小宝说,这是一条古驿道,也是一条古代的唐诗之路。在这条诗意的小路上走着,不知不觉,就走到了九间天民宿。

  在九间天住几天,会有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感受。因为住在横路村,就如同隐居在安静的时光里。这样的地方,一旦你离开久了,就会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