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见义勇为落户杭州”彰显城市的善意与温暖

  □黄  慧

  微观点:“因见义勇为落户杭州”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也让见义勇为得到了应有的赞赏与褒奖。

  近日,湖南籍来杭务工人员、邮政投递员向达勇拿到了杭州户口,成为浙江省首个因见义勇为先进个人荣誉而落户的人。向达勇去年经过河岸时听到一女子呼救,遂跳河救人。今年11月,向达勇被杭州市政府记二等功。

  面对陌生人的呼救,向达勇并没有冷漠地旁观和麻木地围观,而是勇敢地伸出了援手。见义勇为既有成本,也有风险;见义勇为者不仅要具有“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勇气,还要具备救助他人的专业技能与经验。从小生长在江边的向达勇,水性极好,三年前18岁的儿子不幸溺亡后,他自学各种急救知识,“自己小孩救不到,我没办法,如果碰到别人有意外,我一定要救的。”

  成功施救之后,向师傅默默离开。面对上门酬谢的被救女子及其丈夫,向师傅婉言谢绝了红包,说道:“我就是把她拉上来而已,不去做,我心里也过意不去。”见义勇为的成本由好心人承担,收益却是他人乃至全社会共享,很容易陷入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搭便车困境”。只有让见义勇为得到应有的激励与回报,让那些挺身而出者得到足够的尊重与认同,才会提升人们见义勇为的意愿。“因见义勇为落户杭州”不仅让外来务工人员感受到一个城市的善意和温暖,也让见义勇为得到了应有的赞赏与褒奖。

  古人云:“城,所以盛民也。”人是城市的灵魂,人们聚集到城市,是因为城市有更多机会和资源,是为了过美好的生活。在杭州的十多年,向达勇做过洗衣工、送报员、邮政投递员。虽然经济收入有限,缺乏财富积累和社会资本,但他渴望融入城市、在城市扎根。不论是“因见义勇为落户杭州”,还是通过高技能人才渠道落户,一个开放、包容的城市,需要有条件地对那些努力工作、认真生活的人们敞开怀抱。

  有了杭州户口,向师傅就可以申请每个月只花四五百元就能够入住的廉租房,一家人的生存生态将有显著改善。作为外来务工人员的一个缩影,向师傅背后有许许多多像他一样的普通劳动者,渴望被城市“温柔相待”。在社会流动不断加速的今天,一个懂得尊重和善待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自然会更有活力、更有希望。

  劳动模范、道德模范、优秀农民工、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落户“不受其他条件限制”,见证了一个城市的“制度补血”。“因见义勇为落户杭州”具有很强的符号性,它告诉我们:“人生出彩”的渠道有很多,只要在某一个领域做得出色,同样值得“温柔相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