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中见笔 笔随色痕

——齐白石《和平》赏析

齐白石《和平》

  □周惠斌

  齐白石一生作画无数,最擅长画草木虫鱼,亦涉笔山水人物,但之前基本不画鸽子。新中国建立后,为讴歌幸福美好的和平生活,齐白石开始创作祝福祖国、歌颂盛世、象征和平的鸽子。

  1950年,《人民画报》约请年近九旬的白石老人画一幅“和平鸽”,寓意世界和平。可齐白石迟迟没有动笔,他对学生娄师白说:“我以往只画过斑鸠,没画过鸽子,也没有养过鸽子,不好下笔啊!”为了画好鸽子,齐白石让弟子许麟庐买来一笼鸽子,仔细观察它们的轮廓、羽毛、爪子等体态神韵,以及觅食、打斗、嬉戏、飞翔、起落等习性情状,潜心研究,不断揣摩。他还向喜好养信鸽的京剧大师梅兰芳请教,切磋交流,了解了鸽子尾巴有12根羽毛。后来,齐白石花了3天时间,将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和美好祝愿,倾注于笔末毫端,在丈二宣纸上绘就了巨幅画作《和平鸽》(又名《百花与和平鸽》),发表在1952年《人民画报》10月号上,并以此画向当时正在北京召开的“亚洲及太平洋区域和平大会”致以敬意和祝贺,由衷表达了中国人民对世界和平的美好祈愿。从此,鸽子成为齐白石花鸟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题材。

  齐白石在晚年创作了许多以“鸽子与和平”为主题的画作,《和平》(北京画院藏)堪称其“和平鸽系列”中的代表作。画家通过鸽子和雁来红这两组描绘对象,形象直观地表现了作品的主题“和平”。画面右侧,一丛鲜艳的雁来红应时而生,两株并立,一株斜插,枝叶披纷,脉络清晰,繁而不乱。红花之下,一只通体漆黑、喙爪皆红的和平鸽,睁大眼睛,回首张望,精神抖擞,生机盎然。画面左上方,以篆书题款“和平,九十二岁白石老人”,更点明并升华了寄寓的主题——祝福世界和平。整幅作品构图饱满,笔墨淋漓,色彩简洁,浓淡相宜,清新雅致,三枝淡红色的雁来红叶子,与墨色浓重的鸽子,红黑二色相互呼应,含蓄地营造出了热烈而稳重、安宁而祥和的氛围。特别是画家以运墨之势,直接用色彩勾勒造型,粗笔没骨,一改传统国画勾线、填染、平涂的陈规和用色特点,这种“色中见笔,笔随色痕”的大写意赋彩设色的方法,收到了色墨交融、浑然一体的艺术表现效果。

  画中鸽子的外形,虽然不是那么细腻逼真、栩栩如生,但结构完备,造型生动,形象自然,羽毛整洁而富有层次,体态轻盈,神态悠闲,平稳而不乏灵动。配以花草背景,写意传神,自成一格,富有浓郁的东方趣味和鲜活的艺术感染力,体现了白石老人晚年对这一题材的大胆创新和勇于开拓的精神。

  这一时期,齐白石将自己画的鸽子,与毕加索笔下的鸽子进行对比后指出:“他(毕加索)画鸽子时,要画出翅膀的振动;我画鸽子时,画翅膀不振动,但要在不振动里看出振动来。”齐白石创作素以严谨著称,曾为后人留下了自己的画鸽体会,北京画院现存的画稿上,就有他写下的“大翅不要太尖且真”“尾宜长”等文字。他还告诫自己的学生:“画鸽要画出令人感到和蔼可亲,才有和平气氛。”这一切从侧面说明,“人民艺术家”齐白石先生画艺高超精湛,与他严谨认真的创作态度是密不可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