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钱币上的“龙”

大清蟠龙银元

  □朱积良

  龙,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善于变化,能兴云作雨,利于万物的神异动物。龙又有许多种类,有鳞者称为蛟龙,有翼者称为应龙,有角者称为虬龙,无角者称为螭龙,未升天者称为蟠龙,好水者称为蜻龙,好火者称为火龙,善吼者称为鸣龙,好斗者称为蜥龙等。龙是中国特有的传统文化符号,自古以来,龙是伟大中华民族的象征,并视其为神物予以崇拜,龙的形象应用范围亦极为广泛。

  在我国古代钱币上,早在汉武帝的“白金三品”,就铸有龙的图形,其后的宋元明代,也有少部分流通币上铸有龙纹。特别是在历代花钱上,龙的图形则更多。在清代末期光绪、宣统年间所铸的银元铜元,其背面大多铸有龙的图像。粗眼一看都是龙纹图案,但仔细一瞧,龙的图案却是千姿百态,不同币种上的龙纹,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龙,有盘卧着的蟠龙,有鳞光闪闪的蛟龙,有双角翘起的虬龙,也有从水中跃起的蜻龙等。具体在龙身上,更是千变万化,有像蹲坐着的,俗称坐龙;有作站立之状,则是立龙;有的龙下方有水波纹,称为水龙;而无水纹则是旱龙;有在云间盘绕的叫云龙;有空中飞腾之势的称为飞龙;因龙纹外铸有珠圈的称为珠圈龙;有龙须较长的称为长须龙;龙须稍短直的为短须龙;因龙身作反“S”状,有异于通常的正“S”形,称为反龙;因龙尾特别肥大的叫大尾龙;因龙须向左右作弯曲状的叫曲须龙;因龙形作游动之状的称作为游龙,还有驼背龙、扫帚龙、大头龙、四爪龙、五爪龙的,也有以钱局名而称为新疆龙、江南龙、闽关龙、己字龙等等,真是五花八门。而这些龙纹的名称,在收藏界已成了这些银元铜元的专用名词。

  根据这一情况,古钱币收藏爱好者在收集清末这些有龙纹的银元铜元时,要仔细观察鉴别币上龙的图案。同一币种,由于龙的图像异样而价格悬殊。比如宣统三年(1911)所铸的“大清银币”,制作精美,受人青睐。因版别不同,其币上的蟠龙图像有长须龙、短须龙、曲须龙、反龙、大尾龙等7种不同版别(长须龙和曲须龙各有两种版别),其中以短须龙和反龙最为罕见,是清代银币中极为难得的珍品,因而价格昂贵。而其他版别的“大清银币”,存世量较丰,市价平平。同样,在其他币种,如光绪年间所铸的铜元(俗称铜板),其飞龙图及水龙图都是铜元中不可多得的珍品。有媒体报道,该铜元每枚价值均高达十余万元,令人咋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