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从文的恬淡

  ⦾烛照西窗 □唐宝民

  1956年10月,沈从文先生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派往济南考察文物。10日,他走进山东师范学院,在大门口,门房把他拦住了,问他:“干什么的?”沈从文开玩笑说:“什么也不干。”门房也笑了,就让他进去了。他来到文物室,在这里看了两个钟头,出来的时候,正赶上学生放学,学生们挤着出门去食堂,他夹在中间被挤来挤去,没有一个人知道他是大作家沈从文,因为他没有向他们公开自己的身份,他觉得这样挺有意思的:“我想还是在他们中挤来挤去好一些,没有人知道我是干什么的,我自己倒知道。如到人都知道我,我大致就快到不知道自己究竟是干什么的了。”

  考古学家王序曾在文章中回忆过他与沈从文最初的交往过程,那是1953年7月间的事,当时还是志愿军军人的王序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参观,馆内没有其他观众,就他一个,“我刚一进门,一个穿着白衬衫的五十来岁的人就站起来,跟着我看,然后就跟我讲,那是铜镜展柜,唐宋的铜镜,几十面,一个柜子。这一个柜子就给我讲了两三个小时,使我非常感动。两个人约好了第二天再来看。我就这样一个星期看完了这个西朝房……那个时候我有许多问题,对文物可以说一窍不通,这位讲解员就非常耐心给我讲,就像教幼儿园的孩子一样。在这期间,我们每天中午就到劳动人民文化宫,就是原来的太庙,去吃一个面包,吃一只香蕉,算是中饭。吃完了饭说说话,问问朝鲜的战争情况和巴金到朝鲜的情况……问问这些情况,并且带我到他家里去吃饭,好像是吃面条……我一直没有问老先生是什么人,什么名字,越来越不好问。到分手的时候就非问不可啊。我说:‘这么多天你陪我,我一直张不开口问你尊姓大名。我非常感谢你花了这么多时间。’他说他是沈从文,我吃一大惊。”

  许多有点名气的人,都容易犯以自我为中心的毛病,在与人交往过程中,生怕别人不知道自己的名人身份,于是便有意显露自己的名人身份,以此来满足内心的虚荣。但沈从文先生却恰恰相反,作为一位大师级的作家,沈从文把自己放得很低很低,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一点都不张扬,甚至刻意隐瞒自己的名人身份,表现出了难得的恬淡。这一种恬淡的境界,是一种宝贵的人格操守,令人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