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四年

丽水政协为创建“中国碳中和先行区”集智聚力

  联谊报讯 近日,丽水市政协聚焦生态固碳,连续第四年围绕“积极推进中国碳中和先行区创建”主题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 

  丽水是浙江最大的林区市,现有林地面积2078万亩,森林蓄积量1.17亿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连续十年保持80%左右。如何挖掘森林“碳库”潜能并持续增强碳汇,是丽水变生态资源优势为碳中和优势亟待破解的课题。

  今年3月,市政协成立课题组,赴贵州、福建等地深入调研,本次协商活动中,课题组介绍丽水生态固碳成果,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建议。

  “遂昌是我省首批造林碳汇项目开发试点,当前面临项目开发成本高、收益周期长等问题。”市政协委员、遂昌县副县长叶胜红建议设立专项扶持资金和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项目风险。

  作为松阳茶产业链链长,市政协委员、松阳县政协主席廖宝云从“茶叶碳汇”角度提出,让更多茶农参与生态低碳种植,与科研机构和交易平台合作,引导更多企业购买碳汇,帮助茶农增收。

  课题组成员、庆元县政协副主席吴小军建议提升毛竹全产业链,完善林道建设,推进竹产品精深加工,发展竹旅游产业,推动碳汇增值。

  2022年成立的浙江(丽水)生态产品交易中心,目前面临交易体量难以做大的问题。市政协委员、缙云县政协副主席柯建伟建议拓展权益交易品类,开展生态产品认证,加快项目化开发经营,推进交易中心能级提升。

  市政协委员、青田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奕提出,用好“生态司法+碳汇赔偿机制”,拓展修复路径。

  市政协委员、市发改委区域合作处处长雷艳芳建议,深化区域合作,完善平台建设,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全国领先的“碳汇飞地”。

  市发改委、林业局、人民法院等单位负责人介绍相关工作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市委常委、副市长毛建国充分肯定调研成果,表示要一手抓吸收端“增汇”、一手抓排放端“减排”,挖掘生态固碳的增汇潜力,激发生态固碳的市场活力,汇聚生态固碳的共识合力,推动实现更高水平的“域内碳中和、碳汇可交易、内外双循环”。   

  市政协主席任淑女说,要牢牢把握“全国首批林业碳汇试点市”“首批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契机,着眼于机制体制创新和健全,着力于工作落实推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丽水实践和经验,彰显丽水在生态固碳领域的辨识度和贡献度。  

  本报记者  徐文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