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新农人” 走好共富路

宁波政协委员月谈会献良策

  联谊报讯 全市培育入库“新农人”3.4万人、农创客9849人,“头雁”领航、“群雁”齐飞人才雁阵逐步形成;

  象山“红美人师傅”、宁海“阿蛏嫂”等入选“浙农致富”品牌;

  乡村“CEO”模式走出从“试点”到“范式”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近年来,宁波“新农人”们大展拳脚,助力“三农”工作蓬勃发展。近日,市政协召开“大力培育‘新农人’”委员月谈会,为“新农人”加油鼓劲,为“兴农路”出谋划策。

  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新农人”培育很关键。会上,市农业农村局通报宁波“新农人”基本情况,市教育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和委员们深入恳谈交流。

  慈溪是宁波农创客工作的先驱地。慈溪市政协主席陈杰峰提出,导向育才、平台引才、项目留才、激励用才,让“新农人”真正成为“兴农人”。

  省政协委员、鄞州姜山归本水稻农场负责人汪琰斌呼吁,进一步加大对农业精深加工的扶持力度,吸引更多“新农人”参与农业全产业链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全方位助力‘新农人’队伍建设与素质提升。”市政协委员、浙江万里学院生物与环境学院教授陈忠法认为,推动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亟待建立全链条的“新农人”培育体系。

  市政协委员、宁波共富未来乡村研究院院长俞挺建议,大力扶持“新农人”,推动农旅融合新业态,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大家还从优化顶层设计、完善多维度人才认定和评价机制、强化平台建设、构建“新农人”一站式服务等方面提出意见建议,进一步凝聚共识和力量,合力助力乡村振兴。 

  本报记者 周霜 通讯员 滕艳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