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系统展示思想家李白

——读《李白: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

  陈博君

  李白是很多人心目中最洒脱、最浪漫的诗人,其诗作豁达多情、豪迈奔放,可谓是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然而,除了“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这个响亮的头衔、“诗仙”这个脱俗的高雅形象之外,大众对诗文以外的李白可能知之甚少。

  2020年,吴达云先生出版了一部近30万字的《李白:匡时济世的悲剧政治家》,全面剖析了李白的个性与才艺,抽丝剥茧地从众多的李白诗文以及历史资料中还原出一个有血有肉的天才形象,让读者看到了一个更加全面、更加真实、更加可爱的李白。

  本以为,退休之后的吴达云仍能专注学问,用5年的时间潜心研究,并且创作出这样一部史料充分、视角独特、见地新颖、论述精辟的著作,在李白研究上已是做到极致了。没想到时隔5年,年逾古稀的吴达云又推出了一部更加厚重的研究新著《李白: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翻阅这部38万多字的新著,不难发现吴达云在致力于向世人全面展示李白方面,有着超越常人的勇气与恒心。

  5年前的吴达云,通过打开横向视野,全面分析了李白诗文以外的卓越才能,尤其是他远大的政治抱负和努力实践,为读者展示的是一个形象丰满、生动可爱的“悲剧政治家”李白;5年后的吴达云,开始纵向深入挖掘,引领读者循着李白的思想深度一步步去努力探寻,为的是触摸一个更加真实、更加深邃的“思想家”李白。这种连续十载持之以恒的治学定力,目的显然是要让李白在大众心目中的形象变得立体而鲜活起来。

  李白无疑是一位富有思想的智者,否则绝无可能写出那么多流传千古的绝妙诗句。但问题是,并非所有智者都能称得上“思想家”。及至当代,人们对李白思想最大的诟病,依旧是其“不成体系”。

  在这样的情形下,如何以自己独立的视角去探索和评价一位古代伟大诗人的思想,如何从这位伟大诗人多元发散、貌似纷繁的思想火花中找到内在逻辑,使之构筑成一座完整的思想宝库,这无疑是一个十分艰深的课题和一次难度极大的挑战。令人欣喜的是,读罢《李白: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全书,李白的“思想家”形象令人信服地矗立起来了。

  吴达云是如何梳理并呈现李白思想的呢?作为一本学术论著,我们必然要先关注此书的参考文献:4部李白的著作、28部李白研究的论著、4部李白研究论文集、9部思想史与思想家的评传、24部相关古代文学研究论著、10部相关历史典籍和66部诸子思想研究及其他文献。正是在如此海量的文献资料基础上,吴达云缓缓打开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宝库,然后细致爬梳诸子百家的思想源流,深入分析大唐时期的文人思潮和时代精神,进而追踪李白的生平事迹,审视李白的心路历程,并从上千首李白诗文中精选出一百多个微观支点,归纳成“匡时济世的博学儒士”“志在辅弼的纵横策士”“豪气凌云的剑客侠士”“兼爱尚贤的墨家斗士”等12个章节,全面系统地展现李白,从而交叉描绘出一位善于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立体画像。

  传统意义上的思想家大多讲究门派,而吴达云的这部新著则用洋洋洒洒的38万言,让我们认识了一位与众不同的思想家,其最大的亮点恰恰就在于博采众长、融汇百川,而不是囿于某门某派。这部《李白:融汇百川的杰出思想家》,因此具有了更为积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更需要这样一种融汇百川的气度和姿态,吴达云的这部新著,传达给我们的正是这样一种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