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国人争人格

  □唐宝民

  民国时期,很多年轻学子到海外留学,其中到美国念书的非常多,但美国整个社会歧视华人,有一部分自尊心强的留学生,对此非常愤怒,便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人争人格。

  学者谢泳曾记载了发生在闻一多和梁实秋身上的一件事:“他(闻一多)在科罗拉多大学时,有一次学校里有一张学生办的周报上刊载了一首诗,是一个美国学生写的。诗中说中国人的面孔活像人首狮身谜一般的怪物,整天板着脸,面无表情,不知心里想的是什么。当时,闻一多和梁实秋看了很是不满。多年之后,梁实秋回忆道:‘在外国人眼里,中国人显得神秘,这是实情。可能大多数美国学生都有这样的看法。这首诗写得并不怎么好,可是没有侮辱的意味,顶多是挑衅。一多和我都觉得义不容辞应该接受这一挑衅。’于是他们每人写了一首诗,并同时发表在下一期周报上,算是为中国人出了一口气。”

  陈长桐是清华毕业生,曾在科罗拉多大学银行系读书,有一次,他到理发馆理发,老板歧视黄种人,他坐在椅子上半天没有人理,最后一个理发匠走过来告诉他:“我们不侍候中国人。”陈长桐勃然大怒,延请律师一纸诉状将理发馆告上了法庭,法院最终判决理发馆败诉,理发匠亲自向陈长桐道歉,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刁难中国人了。

  这些留学海外的学子们,面对不公与歧视,没有选择沉默或逃避,而是勇敢地站出来,用实际行动捍卫了中国人的尊严与权益。他们的故事,激励着后人无论身处何地,都要坚守自尊,勇于发声,为中国人争人格,为民族争荣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