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剧如何绽放更大魅力

嵊州政协委员提案支招

  越剧是我国第二大剧种、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嵊州作为越剧的发源地,有着得天独厚的历史底蕴和人文优势。嵊州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俞露娜提案建议,推动越剧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大越剧元素植入、创新越剧演出形态、丰富越剧文创产品、拓展越剧传播途径,让越剧绽放更大魅力。

  情况:

  嵊州一直重视越剧的传承创新,近年来,结合文旅融合发展积极打造越剧小镇、新建越剧博物馆,扎实推进专业越剧团、越剧艺校发展,优秀演员和剧目持续涌现,取得了较大成果。但在越剧元素体现、演出形态创新、文创产品开发、宣传推介策划等方面存在困难和不足,需加快破解。

  建议:

  加强IP植入,打造“极致化”场景。越剧元素具有独一性、娱乐性、延展性及美观性,对嵊州打造城市文化IP具有重要意义。成立城市文化IP打造工作专班,广泛征集专家、学者的创作思路,集合文旅、商投、建设、教育等多方力量,在城市建设和文旅融合发展中聚焦“国潮·越剧”主题植入更多越剧元素,做到文旅景点有网红打卡点位、消费环境融入越剧场景、城市建设展现越剧魅力、宣传标识融入越剧元素,推动“百年越剧诞生地”有效转化成更为具象化的视觉感受。

  丰富表演样态,打造“沉浸式”演出。越剧演出要结合旅游者的审美兴趣和关注热点,走出单一演出空间。一方面可以通过商投平台成立越剧文化传播公司,引入第三方运营企业,积极探索“景点+演艺”的越剧情景演出创新之路;另一方面,在越剧小镇谋划打造表演基地,将越剧艺校及专业剧团的日常训练、排练等集中在越剧小镇,培育景区表演业态。

  提炼戏曲元素,打造“新国潮”文创。越剧拥有强大的传统文化艺术魅力,兼具受众基础和审美价值,将越剧元素融入文创产品大有可为。一方面,尝试将黄泽戏服、渔溪头饰制作等产业引入越剧小镇,增添景区业态,并培育直播、化妆、摄影产业等;另一方面,通过文传平台加大文创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如开设文创商店、每年举办文创产品发布会等,吸引游客视线。

  拓展传播媒介,打造“展示窗”平台。抓住“国潮”红利的重要突破口,利用短视频等形式传播越剧文化。结合实际,适时推出网络平台官方账号,确定受众及视频创作方向,引进专业团队运维,统筹越剧素材、越剧从业人员等,充分发挥各方资源效用,推动越剧文化宣传出圈更出彩。建立越剧直播基地,将网络直播平台作为城市文旅的“展示窗”,引导鼓励越剧演员、产业从业者、艺校学生等开设个人账号,积极宣传推介嵊州越剧文化,推动更多网络“关注度”转化为文旅融合发展“人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