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文化事业和城市发展互融共促

  □嘉兴市南湖区政协无党派人士界别

  南湖区作为嘉兴市主城区,因南湖而得名,是红色根脉所在地;大运河在南湖区穿城而过,密集分布着三塔、子城、杉青闸等大量历史文化遗存。红色文化熠熠生辉、运河文化底蕴深厚,为城市发展注入了不竭动能。

  近年来,南湖区通过深入开展红色遗产传承行动,构建“南湖·1921”红色文化体验矩阵,打造南湖红色文旅IP,影响力持续扩大,红色文化传承弘扬实现创新突破;聚焦大运河沿线范围深入实施禾城文化复兴行动,有效推进古城文化核心区保护,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取得较好成效,城市文旅融合发展的步伐愈发坚实有力。要进一步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持续释放城市经济活力,切实推进文化事业和城市发展互融共促。

  在提升红色文化辨识度上再下实功。优化教培发展环境,制定完善红色教培基地和社会组织扶持政策,高质量建设南湖红色文化教育培训中心,吸引一批专业团队和人才融入南湖红色教育、红色研学事业,积极打造一支专业人才队伍,促进红色文化和城市创新发展互融共促。创新传播宣传机制,借助数字化改革成果,面向各方游客开发数字化、沉浸式体验产品,通过AR、VR等视觉技术提升文旅吸引力。实施文创提优工程,推动红色文化与主城区非遗文化、戏剧文化等深度融合,推出“红创+”套餐式服务,进一步打响南湖“我最红”文创消费新品牌。

  在点亮运河文化新印记上再出实招。建立专兼职文保队伍,坚持保护优先,夯实专业力量,引导支持基层通过购买第三方服务等形式创新机制、组建文保队伍,通过“人防+技防”实现文物保护管理精细化、智慧化。推进成片联动开发,围绕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建设规划,加快推进月芦文杉片区、运河三塔文旅项目、南湖湖滨二期开发等整体建设,串点成线打造诗路文化带精品旅游线路。彰显古今融合元素,加强统筹规划,扎实推进文保区域“微改造、精提升”,更加注重打造集品质生活、人文传承、开敞公园为一体的城市公共空间、休闲开放街区,实现历史资源保护和经济社会效益“双提升”。

  在释放文旅城市新活力上再施实策。拓展文旅服务功能,实施公共服务空间适旅化改造,打造一批“小而美”特色文旅空间、主题商业街区,提升引流量和承载力。强化数字文旅推广,借力文旅数字化改革阶段性成果,探索构建线上、传统媒体、专业媒介立体式覆盖的宣传推介体系,积极与各OTA平台开展深度合作,完善强化“云游南湖”互动功能,推动“线上+线下”精准推介、双向发力。创新消费供给模式,聚焦特定群体需求探索打造全新消费场景,以年轻化、沉浸式的亮点特色推动文旅消费,鼓励景区营运单位、商家主体开发沉浸艺术、都市露营、音乐节事、电竞赛事等文旅社交业态,实现以文促旅、以旅促消,激发文旅消费更大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