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走多远,才能找到回乡路

——江子《回乡记》里的故乡

  李沙

  江子的散文集《回乡记》记录了他的故乡赣江以西的人与事。他说,他努力记录和呈现这片土地的历史与现实,因为,它就是中国,它更是反映着出走与返回,永恒与变奏,故乡与他乡,苦难与希冀,爱与死的悲欣交集的人间。他的写作初衷,是指向宏大和辽阔的。

  《回乡记》全书分为《出走》《返回》《他乡》三辑,详实记录了发生在故乡的那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的故事。日渐式微的习武之风,消失在土地上的乡村医生,热衷帮助乡亲又欺骗了乡亲最终用余生来赎罪的堂叔,被亲婶婶诱拐到外省嫁人的孤女,跌入水渠未能得到及时救助而意外亡故的老人,被对家乡的责任束缚一生而放弃干部身份的伯父,已经与故乡几无瓜葛的女儿,在异乡打拼的盲人按摩师,甚至,还有来自故乡的关于祖孙三代傲骨凛然的狗的故事……全书人物生动、情节纷繁如小说般精彩,文字客观沉着又如非虚构写作,江子冷静稳定的记录和叙述,犹如一场宏大繁复的交响乐,让读者在丰饶跌宕的乐声中进入那个植被繁盛、带着原始的粗砺和野性的赣江以西,认识了那些骨子里带着天然血性的江西乡党。

  而在阅读的过程中,我反复强烈地感受到的,是他所写出来的他的思考、他的情感、他笔下的赣江以西,除了那份宏大与辽阔,同时还有着许多的幽微和深远。这位高妙的乐师,总是在意想不到的地方,让这发生在乡野天地间的交响乐突然安静下来,这时,一把大提琴,或是一把小提琴,独自奏响,撩动心弦。为什么我们对“故乡”两个字会如此难以割舍?故乡,它远非只是地理上一片土地的代表,也远非只是时间上一段历史的代表。《回乡记》为故乡找到了更多的隐喻。

  《购房记》中,江子写道:“可是故乡日渐荒芜。村里的人们一个个离开了村庄。她就像一个衰老的母体,无法给她的子孙更多的营养。我们离开了村庄,没有多少人会感到悲戚。我们总是安慰自己,我们随时可以回到故乡。我们以为我们可以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往来无拘,可是,那条回乡的路已经越来越窄。”他在《临渊记》的结尾处写道:“故乡,仿佛一名性情乖戾却不失慈蔼的母亲,不管经历多少岁月,总会对她在外久久不归的游子,怀着永恒的守望之心。”

  江子笔下的故乡,指向了第一个隐喻——母亲。但这个母亲,正如江子曾经在《燃爆记》中所写的母亲那样,不只是慈蔼可亲,更是让人爱痛交加。你在她那里受到的是难以痊愈的伤害,那种伤害细密而不足与外人道,或者,也谈不上伤害,仅仅是一种限制、一种困顿,你必须挣脱她,才能得以呼吸。你当然知道她爱你,也知道你爱她,可是你却总想逃离她,而在你逃离之后,你又对她日夜眷念,是责任也是天性。她是你血液里最刻骨的牵挂,你们今生互为,你从她而来,她因你而延续。

  故乡,往往也不只是代表着温馨、宁静、祥和。那些在故乡承受了太多不公的命运而选择离开的人,那无数个为了生存为了发展而背叛故乡的人,他们奔向了更为广阔的天地,却终其一生无法真正割舍对故乡的思念。唯有离开母体,生命才得以顺利分娩,然而独立出来的生命又总是想再次无限地亲近她,回馈她。她滋养过我们,也将永久地滋养着我们。这样的隐喻,像极了大提琴的声音,深沉、哀婉、包容,是如何是好的奈何,是不离不弃的执着。

  而另一个贯穿全书的隐喻,故乡即是“我”。此时,耳畔响起小提琴悬于一线的私语,绵长悠远又似时断时续。江子是这样写的:“我背叛了我的村庄,可是我并不是不爱她。她赐给我生命,并告诉我我的来路。她是我的姓氏、容貌、性格的赐予者。”生命是我,来路是我,我的姓氏、容貌、性格,是曾经的我,亦是今时今日之我。故乡,既负责提问,亦藏着答案。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是为了能在其间观照到自己。那么我们苦苦追寻回乡之路,是不是也是想要重新建立起我们与故乡的亲密关系,从而得以最原始最深切最全面地观照到一个不为人知、已经被自己遗忘的自我呢?当我们找到回乡的路时,我们就找到了那个呱呱坠地的自己,那个牙牙学语的自己,那个蹒跚学步的自己,那个青春年少的自己,那些如今依然和我们共用着一个身体的自己啊,谁舍得遗忘呢,谁又舍得抛弃呢?当我们尝试着去凝视故乡、观察故乡、记录故乡,那个从故乡中来的“我”,那个从过去的时光中来的“我”,也被自我凝视了,观察了,记录了。

  一个人总要不断地老去才能成长。一个人也总是要在物理空间上或在精神上离开故乡,与故乡拉开距离之后,再回头静静地省视它,重新艰难地走向它,找到那条隐没在尘土与荒草中的回乡之路,方才能读懂故乡,读懂自己。

  “我开着车,向着我工作的省城奔驶。看着道路两旁一个个崭新却喑哑无声的村庄,我仿佛无家可归的孤儿。车内,约翰·丹佛在歌唱。他的歌声,仿佛子弹,击中了我:乡村路,带我回家,到我生长的地方。”克制的江子难得地放纵了自己的情感,我看到了一个光鲜成熟的男子,在那一刻却如此孤苦无依,他笔挺的黑色呢大衣不见了,他脚上光可鉴人的皮鞋不见了,他停下了汲汲跋涉的脚步,如同迷失在一片空白中的孩子,彷徨地找寻着回家的路。他伸出手摸索文字,于这片迷雾中找到一缕微光,凝为一本《回乡记》,给自己、给他人,续上了一条回乡的路。

  音乐、美术、文学、影视……关于故乡主题的种种艺术形式长盛不衰,被我们深深热爱,大概正是因为,每个人都需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回乡之路,让生命多一份依存,对自我多一分观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