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开在诗韵里
胡胜盼
□胡胜盼
又是一年桃花盛开时。在春风的吹拂下,朵朵绽放的桃花斗艳争芳,催发了诗人无限的诗情。对桃花的咏赞,历代诗人从来就没有吝啬过。
《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是最早咏叹桃花美的诗句。南朝梁·萧子显在《桃花曲》中写道:“但使桃花艳,得间美人簪。”诗人对着桃花艳丽的姿容、蓬勃的生机发出了感叹。
唐代元稹《桃花》云:“桃花浅深处,似匀深浅妆。春风助肠断,吹落白衣裳。”桃花那或深或浅的颜色,在元稹的眼里就像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人。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云:“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那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竟使诗人不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了。如此美艳的桃花总是能激发起人的怜花之意,你看,唐代周朴就在《桃花》中感叹:“桃花春色暖先开,明媚谁人不看来。可惜狂风吹落后,殷红片片点莓苔。”
自古诗人多情,而桃花似乎也是善解情意。唐代白居易《下邽庄南桃花》云:“村南无限桃花发,唯我多情独自来。日暮风吹红满地,无人解惜为谁开。”白居易对桃花可谓钟爱,即便是在别处桃花凋落之时,他还是在大林寺中觅得芳踪,并喟叹:“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大林寺桃花》)但如果说和桃花结下一段浪漫情思的,还算是唐代诗人崔护。“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题都城南庄》)桃花与美人交相辉映的景象,深深留在了崔护的脑海中,只是当他经年再度寻花而来,那倚门的人儿却不知到了何处,徒留下了深深怅惘。
宋代范成大《岭上红梅》云:“雾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风一枝足。满城桃李各嫣然,寂寞倾城在空谷。”不知从何时起,说起桃,总能联系起李。以桃李入诗吟咏,多有其人。唐代贾至《春思》亦有诗曰:“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诗人以嫩绿、鹅黄、嫣红、洁白四种颜色勾勒出了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浓春景象,读来只觉春意盎然,美不胜收。不过,有时桃李也会成为被贬的对象,正所谓“躺着也中枪”。宋代王十朋在《红梅》中写道:“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犹余雪霜态,未肯十分红。”诗人以桃李与红梅作比较,写出了红梅独特的姿态和个性。无独有偶,明代画家王冕《白梅》云:“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诗人也以白梅和桃李开花茂盛的样子不同作比,点出了白梅斗霜傲雪的品质。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不负韶华,莫负春光,在诗韵里遇见更美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