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新养自己一遍
彭友茂
□彭友茂
进入2024年,社交平台上关于“重新养自己一遍”的讨论很是火爆。
要了解“重新养自己一遍”这一新命题,需要先认识一下“社会时钟”这个概念。所谓社会时钟(social clock),指的是每个人的不同阶段在时钟上都有固定的位置,并且都有对应的典型行为——学生就该学习,小孩就该上兴趣班,工作定下来了就要想着婚姻大事,为人父母就要处处为孩子着想没有自我,当大人了就不能再干小孩的事……一辈子似乎都是被预先定义好的,一旦你的行为违背了社会时钟,就可能引发自己的焦虑和周围人的质疑。
引发自身焦虑最厉害的是当下的年轻人。他们越来越认识、体会到,小时候总被压迫式教育,导致内心不自信、行动不自由……小时候的遗憾和“欠账”,现在该弥补也有条件弥补了。于是他们表示要“重新养自己一遍”:小时候很想吃巧克力但被家长限制,今天买上一包,吃就是了;小时候想穿一种带格子的花裙子没穿上,现在买来尽情地风光风光……
我想,年轻人这种报复式的“重新养自己一遍”,老年人也不妨学习、借鉴一下,重新养自己一回。拿旅游来说,不要说现在七老八十的人年轻时旅游属于奢望,即便年纪五六十岁、四五十岁的,年轻时旅过多少游?至于说“舌尖上的享受”,凡称得上“老年人”的,小时候、年轻时,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那些远远近近的小吃、名吃,谁曾享受过?
而今,吃、喝、穿、玩、住、行,老年人只要条件允许,现在都可以想吃什么便买什么吃,想穿什么就买什么穿,年轻时最想去逛却一直未能去成的地方不妨择机去一趟。年轻时最想拥有的东西,就花费点钱财买回来享受一把。包括年轻时梦想着当诗人当作家当画家当书法家又没实现的,现在都可以通过去老年大学报班,或者什么班都不报,“躲进小楼成一统”,选定个人所爱,付诸实践:创作诗歌、散文、小说什么的,成不了作家、诗人,创作过程也蛮享受。学画松、竹、梅“岁寒三友”和花鸟虫鱼,达不到发表水平,涂鸦过程也很惬意。学拉二胡、弹琵琶、吹葫芦丝,达不到登台演奏的水平,那份自娱自乐,足可忘却老之已至……年轻时候的梦,现在圆不囫囵,圆半个,圆三分之一个,没人去笑话,只要自己不计较,开心就好。
关键是,人老了,“圆梦”的钱有了,时间不缺了,偏偏“有锅盔没牙”,太多想圆的梦,想法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比如说,属龙的我,准“八零后”一枚。与同龄人相比,身子骨还算硬朗。能不能去“重新养自己一遍”?前些日子的一次行动对这个“?”作出了回答。那是两周前的一天上午,我在我们小区旁公交站点等着过马路,眼看绿灯已经忽闪了一小会儿,剩下的时间不多了。可我觉得只要快跑两步,冲到马路对面没问题。说时迟,那时快,我三步并作两步行,“呼哧呼哧”跑到马路对面。冲,是冲过去了,但跑到马路中间时心里就已经不好受了。等好歹跑到马路对面时,心不光跳得厉害,还伴有疼痛,眩晕也袭来了,只想呕吐,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这次行动,与其说是一次经历,不如说是一次教训、一次黄牌警告。事后我想,这次真的好危险:若是行至马路中间一下子摔倒了,遭随后而至、刹车已来不及的大车小辆的碾压,不是没有可能;冲到马路对面后万一脑梗心梗休克倒地又来不及抢救,生命从此呜呼也不是没有可能。
这事提醒我:生活又不是紧急事件,有啥必要冒死拼上老命去与时间赛跑?
从这事看,以前想去哪里参加采风活动,拉上拉杆箱就出发的冲动和举动,今后得悠着点了。去外地旅游,路程稍远些的,得有家人陪护了。所以,“重新养自己”云云,这事还得回到“社会时钟”的基本意义上来:人老了,哪怕手脚一时看起来还不错,但毕竟体力,精力,记忆力,分辨、判断力,应变能力,等等,都每况愈下。所以,余生可贵,不可活得太随心所欲、太放纵、太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