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重的深澳古村
陈荣高
□陈荣高
深澳古村,闻名已久,我有幸随同中新社的领导实地调研,让人耳目一新。
古村位于桐庐县江南镇城东龙门山的余脉,一条叫应家溪的水边。这里的村民95%以上复姓申屠。据记载,申屠氏族人于南宋绍兴二十三年(1153)迁入深澳,繁衍生息,遂成望族。至明清时期,深澳村民依赖富春江水路,造纸业蓬勃兴起,贸易往来异常频繁。一些外出读书做官和做生意的人,纷纷回到村里买地建房,也正是在这一时期,深澳的古民居基本形成了规模。2006年6月,深澳村因其罕见的保存完整的古建筑群落,被列为省级历史文化保护村,随后又被列入全国历史文化名村。
村前有一个大池塘,水绿得像一块碧玉,微风吹来,泛起鱼鳞似的波纹;水静时,映出蓝天白云的秀姿。这一塘清水从何而来?说来话长,古村落规划时,就留下了一个完整的地下水系,水来自山上的泉水,清甜甘冽、冬暖夏凉。深澳的村名也由此而来,“澳”在当地话是“地下井”的意思,深藏地下的井即为深澳,深澳村古时称同里,也因深澳而得名。
地下水系形成于明代,让村落架于地下水流之上。整个水系由溪流、暗澳、明澳、坎儿井和水塘构成,是一个独立而完善的供排水系统。系统通过暗澳和明澳将饮用水、生活水和污水分开处理,地表上流经房前屋后的水渠为明澳,是生活污水和雨水的泄水道;暗澳则在古建筑之下,深则有4米,每隔一段就设一个澳口(水埠),供周边居民取水使用。现在还存有17个澳口,当地人称之为桐庐的“吐鲁番坎儿井”。
村口的左上方是申屠氏宗祠,布局为五间三进,石木混合梁柱结构。步入宗祠大门,便能读出200多年前清朝乾隆年间的建筑风格,木雕石雕,神态逼真,婀娜多姿,惟妙惟肖。如果宗祠是一本古朴的书,那么这本书的主题在“家正堂”。家正,乃先祖建祠堂对后人之诫铭。立家者须正,统族者必政。宗祠是凝聚申屠血缘和感情的纽带,书写着申屠氏的历史渊源,记录他们变迁、发展的轨迹。
古民居建筑群,大致分布在南北走向老街的两侧弄堂里。老街长200余米,宽仅3米,两侧建筑多为店铺,曾有“小上海”之誉。村里现存明清时期建筑140多幢,民国时期建筑60多幢,无论是单体建筑,还是村落形态,都保存得相当完好。
怀素堂是村中最大的古建筑之一,建于清嘉庆年间,建造时间从1792年至1820年,达28年之久。堂内木雕、牌匾、牛腿等古老构件依旧精美,门窗木雕有代表中国人生辰的“十二生肖”,讲述中国人尊重长辈故事的“二十四孝”,表达读书做官理想的“鲤鱼跳龙门”“十年寒窗”。现在我们已经无法想象200年前的先辈是如何精雕细琢的。堂名取自《中庸》的“君子素其位而行”,以及《易》中的“素履,往无咎”。取义是,“君子尝怀德矣,德乃其素得者也”。中堂上挂有一幅兰花名画作品,两旁有对联:“竹菊梅兰可养性,雪压难摧涧底松。”意在歌颂主人公“中和”之本性、志向之宏大。如今,怀素堂增添了一个新名字:深澳民居博物馆。
荆善堂也是一座建于清嘉庆年间的徽派老宅,整体占地约1000平方米。杭州室内设计师高先生,一眼看见它,就情怀涌动,想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他跟村里签下合同,花了半年时间,彻底研究了房子的建构和特点,无数次下皖南调研徽派建筑,设计图画了又画,胸有成竹后才开始动工,当今名为“三生一宅”。这栋宅子霸屏设计圈后,互联网大佬、影视圈、时尚圈纷纷慕名打卡,最IN金马影后也不例外。这座老宅的面世,是深澳村打造民宿的一张金名片。客房均以古村里的各个堂命名:怀素、行素、蕴轩、毓秀、棣萼、九如、聚五、听彝、江南忆…… 听名字就可以感受到深澳悠久的文明史。
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老街里又热闹起来了,陆续开出了很多时尚小店,民国记忆咖啡、夏日沫沫茶、SH江南巧克力、澳里探蜜甜品,还有木龙香铺、大队部酒吧、润土行动文创集合店,还有传了百年的特色粽子——姊妹粽、长寿粽……这些生活圈的形成,让人们有更多的理由驻足深澳,细细品味,看时尚文化和古村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人生是一场旅程,我们都需要这样一个地方,听听别人的故事,寻找岁月的印记,看时光流转,邂逅自己的前世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