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的幸福
——读《战争与和平》
叶海荣
![]() |
叶海荣
近期在看《战争与和平》,随着里面人物的登场,我的心也随之跌宕起伏。
幸福
回想自己以前的一些想法,总觉得心无定所,不知何谓幸福,过着一种浑浑噩噩的生活。好像什么都可以,什么都是对,什么都是错,很是空泛。没有什么生活的目标,只想孝顺老人、带大孩子。对自己也没什么要求,整天是心有不甘,但不甘是什么?也没有个数。
看了这本书后,猛然发觉其实自己缺乏的是一种生活的信仰。我追求的是什么?没有!只是存在的一具行尸走肉罢了。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没有点性格。近一生没有追求过什么,没有认真去做一件有意义的事。
对于简单的“幸福”两字都没有理解透彻。我觉得书中皮埃尔与士兵的谈话非常有道理:“幸福就是有事做,有人爱,有期待。”简单一句话,点拨了这颗迷乱的心。幸福与金钱的多少、财产的多少无关。
财富
书中皮埃尔是一个私生子,游荡于上层社会的社交场所,无所事事的纨绔子弟。自从接受了他父亲的巨额财产后,也想做点事——从事农奴的改革。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被管家蒙蔽,看不到事情的本质,沉迷于自己天真的想法与做法;同时也执拗不过现实的折磨,与海伦结下不理想的婚姻。理想与现实、抗争与屈服在他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但后期他能勇敢地面对现实,真正面对自我,顺从心的指引,历经战争,亲历战争的残酷,在被俘虏期间与战士的无间交流,才明白一个人的价值所在。它不在于灯红酒绿的生活,不在于石榴裙下的迷离,而在于为别人的幸福生活改造所付出的多少。生活的美满只在平静的心里。这一切只有通过一些人的无私付出才能得到,而这些人也就是创世者。
作为平民百姓追求的是宁静的和平时代生活,共同绘制家和万事兴的远景蓝图。对应的安德烈是代表一类英雄的人物,在冰与火中摸爬滚打的硬汉,敢爱敢恨,面对娜塔莎的背叛,虽有万般的不愿意,也愤怒、也徘徊,但对于家与国,他毅然选择国家的利益为先,勇往直前,到战争的前线,浴血奋战。儿女私情在国家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
临死前,娜塔莎无微不至的照顾,他又表现得那么的柔情似水,对生命的渴望又那么的有人情味——英雄也是人,只不过他心中装着的是广大人民的利益!
同时,娜塔莎从一个懵懂无知、毫无社会经验的美丽少女,仅跟着感觉、跟着任性走,历经心的折磨与阿纳托利的诱拐,再从家的变故与兄弟的牺牲,再回到与安德烈勇敢行为的对照,终于明白生活的意义,清楚作为一个女人忠诚与心的忠洁是那么得重要。她对一个男人的帮助不仅仅是心理的依托还有行为上的支撑。也使我明白“军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的含义。
联想到我父亲,想到小时候父亲对我的叮嘱:艰苦奋斗,勤俭致富!要有一颗勇敢的心!每年春节总叫我写这几个字作为春联的横幅。从小严格要求我节俭、独立、艰辛做事,原来这些是那么重要,造就了如今我不怕苦不怕累的品格,能积极面对一切困难,积极面对一切的不利因素,开朗面对生活。但当时,心中有一百个听不进去,心中时常还轻视父亲的这种做法,如今方懂他的良苦用心。一想到这些,止不住泪流满面,自己再无法对他说声:“爸,我真的懂你了。”
秋风吹得满地黄,不见儿时父母忙。
只望街边吆喝起,轻叹时光春夏繁。
经历就是财富,经验更是财富。
人品
与人交往,“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从书中也发现,安德烈、皮埃尔、阿纳托利、海伦、玛利亚、娜塔莎、尼古拉等人物,男的英俊潇洒,女的美丽大方,但对待爱情与事业,却显得那么悬殊。安德烈爱恨分明、皮埃尔混沌不清、阿纳托利花花公子、海伦游戏人生、玛利亚坚贞不屈、娜塔莎举旗不定、尼古拉年少懵懂,最后都经过战争与世事的洗礼后,才涅槃重生。该到哪还是到哪,没有一个是一步到位!有懊悔也好,有惊叹也罢,有升华也罢,都归结到看一个人的善良与人品,发觉人的颜值是最不可靠的。颜值不够用才华补,才华不够用性格引领。但没有好的性格必然不会有基本的善良与高贵的人品,这是一个基本事实。
如今的社会也是这样,人生下来有可人与不足之分,但没有贵贱之别。每颗心都是高贵之心,每一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劣之处。不要痴迷于天外的色彩,牵强地用不符自己的现实去迎合他人所谓的欣赏,最终换来的将是欺骗与蔑视。玛利亚天生不漂亮,但经过公爵过世后处理家事的表现,也获得了她自己的完美爱情。用勇敢的心、不畏艰辛的毅力追求自己的理想,以服务百姓为宗旨去做事,一定能实现自身的价值,赢得别人的尊重。所以说,尊重是自己用行动获得的,不是用什么装扮求来的。交往最终建立在人品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