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菜贱伤农”

  □苑广阔

  微观点:我们常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在蔬菜价格如此低廉,并不全是好事。尤其是当一些蔬菜品种跌破成本线,不仅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

  近期,蔬菜价格走低引发广泛关注。“买了50斤萝卜来腌萝卜干,才花了10块钱。”“0.19元一斤的白菜好多年没见过了,真的是‘白菜价’。”不少居民感叹着今冬菜价如此便宜,也让人不禁疑惑,蔬菜为何卖不上价了? 

  各种蔬菜是家家户户餐桌上的刚需,近期的蔬菜市场给了很多市民不小的惊喜:蔬菜价格几乎是前所未有的便宜。以前我们形容什么东西便宜,总爱说它都成了“白菜价”了,而近期国内很多地方的蔬菜价格都成了“白菜价”。

  蔬菜价格下跌,而且下跌幅度较大,是各种原因共同作用的结果。比如前期全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比较适合蔬菜生长;前两年国内蔬菜价格高,很多菜农扩大了种植面积,等等。

  站在消费者的角度看,蔬菜便宜了,不但节省了生活成本,而且喜欢吃蔬菜的也可以趁机多吃一些了,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常说“菜贵伤民,菜贱伤农”,现在蔬菜价格如此低廉,并不全是好事。尤其是当一些蔬菜品种跌破成本线,不仅会给菜农造成损失,也会挫伤其种植积极性,不利于后期菜价稳定。

  实际上,一些蔬菜种植大省已经出现了“菜贱伤农”的情况。有些蔬菜价格太低,菜农如果按照现在的价格卖,别说种子、花费、农药以及土地成本,就连雇人采收的钱都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部分菜农放弃收割蔬菜,任由其腐烂在菜地里的情况。

  这其实是在向外界传递一个信息,那就是很多菜农亏了钱。接下来菜农可能会大大减少这种蔬菜的种植,最终可能导致下一个周期该种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上涨,导致现在的“菜贱伤农”变成了明天的“菜贵伤民”。

  任何一种商品,如果市场价格无法保持稳定,大涨大跌,都不是一件好事。为了应对目前部分蔬菜价格过低,避免“菜贱伤农”,12日,农业农村部部署当前蔬菜产销工作,要求健全省部联动工作机制,搭建信息、产品、基地等对接平台,提升产销对接针对性、精准性、有效性。对于可能出现滞销卖难的蔬菜品种,强化产销对接服务,努力保障菜农收益。

  对于一些可以进行深加工的蔬菜,要积极引导蔬菜加工企业和农户对接,尽量减少菜农的损失。要把菜农组织起来,以成立专业协会、合作社的方式,系统了解市场行情,根据气候变化调节生产规模,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从而更好地保障菜农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