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人的耳旁风
陈思炳
□陈思炳
《红楼梦》中有个小角色李十儿——贾政的仆人,别看他没有“行政级别”,能量却不小,书中第九十九回,写贾政外放江西粮道时,一开始还比较规矩,勤俭谨慎,“一心做好官”,对“州县馈送,一概不受”。李十儿看没有油水可捞,便摇着三寸不烂之舌给贾政吹起了耳边风:“趁着老爷的精神年纪,里头的照应,老太太的硬朗,为顾着自己就是了。不然,到不了一年,老爷家里的钱也都贴补完了,还落了个上至下的人抱怨……老爷要知道,民也要顾,官也要顾,若是依着老爷的法子,不使州县的一个大钱,外头这些差使谁办?”经过李十儿巧言“开导”,贾政也动了心。李十儿趁热打铁:“老爷要保个清白,里头的委屈,只要奴才去办,关碍不得老爷的。”终于,贾二爷扔出了一句:“我是要保性命的,你们闹出来不与我相干!”有了主子的默许,李十儿等人便开始招摇撞骗,敲诈勒索,重征粮米,肆虐百姓,使腐败之风愈刮愈烈。对此,贾政佯装不知。结果,终于落了个官降三级、免职回京的下场。
还有一个同样是仆人的郑牢,明初广西总帅府老隶。据明叶盛著的《水东日记》载, 忠殿公山云,曾任总兵镇广西。一天,山云问郑牢:“世谓将者不计贪,矧广西素善货利,我可贪乎?”山云的意思是,按世俗的观点,衡量一个将军的优劣看他能否打仗,不看他是否贪利,况且广西这地方做官一向讲究“实惠”,我入乡随俗也没有什么不对吧?显然,山云上台伊始,要为自己的不轨行为制造点理论依据。郑牢不媚上,不避话锋,单刀直入批评道:“大人初到,如一洁新白袍,有一沾污,如白袍点墨,终不可湔也。”贪利如白袍点墨,灵魂被玷污,一辈子也洗不掉。郑牢比喻形象,情真意切,一言中的,但山云不服输,玩了个弯弯绕,绕开主观又强调其客观来:“人云士夷馈送,苟不纳之。彼必疑且忿,奈何?”你看,送礼上门,拒而不纳,似乎有损“民族团结”大计,按“民族政策”这礼也不能不收啊。话说到这个份上,郑牢居然也不买他的帐:“居官黩货,则朝廷有重法,乃不畏朝廷,反畏蛮子耶?”真是一针见血,切中要害,总兵大人自然懂得人情大不过王法的训诫,一时语塞,点头称是,心悦诚服。山云后来在广西任上,端洁不苟,廉正自持,为民拥戴, 这跟他不掩己过、诚心听取郑牢的规劝不无关系。
为何领导身边人的话有那么大的能量呢?他们官虽不大(有的甚至不是官,如司机、门卫、服务员、会计、打字、收发等),但对领导的影响力却很大。因为他们往往是领导信得过的,在领导面前说话很有分量,比如,有时在用某人时,身边人帮说句好话,某人有可能得到使用,如果身边人向领导“放点水”,结果就会相反。身边人对领导者的习性、品行摸得很透,领导喜欢什么、厌恶什么、擅长什么、弱点是什么,都了如指掌,那些品行不端、心术不正的身边人,就会对领导投其所好,溜须拍马,甚至为一己私利,采取一些卑鄙的手段,将领导拉下水;如果身边人品行高尚,发现领导的错误言行能及时提醒,耐心规劝,甚至敢犯颜直谏,这样领导就会少犯错误,事业少走弯路。
能否吹正确的耳边风,这与领导选好管好身边人至关重要,不让“关系户”进入领导身边,不让素质不高、品行不端的人留在领导身边;领导要严格管理“身边人”,哪些事身边人可办,哪些事身边人不能办,要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对违章者必须让其走人。当然,领导者自身要正,言传身教尤为重要,一个刚正无私、嫉恶如仇的领导者,身边的“李十儿”是呆不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