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中止“钓鱼执法”

  □刘跃

  唐太宗登基之后,开始整顿吏治,惩治腐败。他担心官吏中多有接受贿赂的,便秘密安排身边的人带着财物去试探他们,结果有一名刑部的司门令史收受了一匹绢帛,唐太宗得悉后打算杀掉他。民部尚书裴矩劝谏道:“当官的接受贿赂,罪行的确应当处死;但是陛下派人送礼上门让其接受贿赂,这是有意引导他人触犯法律,恐怕不符合孔子所说的‘道之以德,齐之以礼’古训。”唐太宗听了不仅没生气,反而很高兴,于是召集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对他们说:“裴矩当官能够做到据理力争,并不一味地顺从我,假如每件事情都能这样做,国家怎么能治理不好呢!”

  这件事对唐太宗的影响很大,使他意识到,要想治理好国家,对臣下必须待之以诚,而不是待之以诈。此后不久,有人上书唐太宗请求清除奸佞之臣,唐太宗问:“谁是奸佞之臣?”上书人回答道:“臣下居住在边荒野地,不能准确地知道谁是奸佞小人,希望陛下对大臣们明言,或者假装恼怒用以试探群臣,那些坚持正理、不屈服于压力的,便是正直的忠臣;那些畏惧皇威、顺从旨意的,便是奸佞之臣。”唐太宗说:“君主,是水的源头;群臣,是水的支流。混浊了源头而去希冀支流的清澈,是不可能的事。君主自己作假使诈,又如何能要求臣下正直呢!我正在以至诚之心治理天下,看见前代帝王好用权谋小计来对待臣下,我私下常常认为这是可耻的。你的建议虽然好,我不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