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山区群众“钱袋子”鼓起来

余姚政协助力林特经济发展

  联谊报讯 “让山区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日前,余姚市政协委员、农工党党员及相关部门和乡镇负责人共赴大岚镇华山村开展“民生议事堂”活动,聚焦“推进林特经济发展,做强特色农业产业”热议互动。

  在华山村林下经济基地,市政协委员、大岚镇华山村书记鲁勇波向与会人员介绍了林药林菌的种植情况。座谈会上,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余姚特色农业和林特经济的基本情况。

  “每个村要因地制宜,发展诸如太秋甜柿、长毛猕猴桃等林特产业,以产业为基础稳扎稳打、步步推进,扎扎实实抓共富。”鲁勇波建议。

  市政协委员、越存兴农场场长陈钧魁认为,在发展山区中药材产业的过程中,要从市场风险、品种选择、成本管理、技术跟进四个维度进行把握,做好特色产业文章,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市政协委员、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谷棋明建议,技术与经营层面要两条腿同时走,通过技术攻关小组和市场挖掘小组协同“作战”,做好前端开拓、后端保障工作,为林特产业发展找到突破口。

  针对目前茶叶市场的激烈竞争,市政协委员、黄金韵茶业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张龙杰建议,加大对国内外市场的开拓力度,提高产业市场的“天花板”。

  “发展中药材产业,要注重仿野生种植,提高品质;延伸产业链,种植加工一条龙,提高附加值。当前预制菜较为流行,可以从这方面动脑筋、抓先机。”市政协委员、余姚七中教师唐伟建议。

  市政协委员、腾宇体育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娜认为,要从产业决策、产销对接、金融助力三方面同时发力,共同助推林特产业发展,重点做好品牌建设、销路预判、专属金融产品开发等工作。

  市政协副主席缪正刚表示,林特产业是四明山区域的主导产业,也是共富的重要抓手,要规划引领、专项推动,着力解决种什么、怎么种的问题;科技支撑、形成产业链,提高现有品种的数量和质量,同时寻找新的突破口;龙头带动、做大规模,着力改变单打独斗、各自为战的局面;生态为先、农旅融合,实现三产融合;“上下结合”、开拓市场,推动农村电商产业发展。

  通讯员  蔡菲  周红海

  本报记者  周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