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全域研学”先行区

上虞政协深调研精协商

  联谊报讯  探寻红色足迹、体验农耕文化、徒步唐诗之路……如何闯出一条独具辨识度的研学之路,绍兴上虞区政协开展协商。

  2018年起,上虞区以建设浙江省中小学研学旅行试点区为契机,依托区域文化旅游资源,已设计打造研学路线20余条,建有2个省级研学基地、2个省级劳动实践教育基地,13个市级、78个区级研学基地(营地)。今年全区参与研学旅行师生达7万人次,带动研学市场消费约750万元。

  为推进研学产业规范有序发展,区政协围绕“发展中小学研学产业,提高研学运行质量”主题开展“请你来协商”活动。政协委员、研学旅行基地代表与相关部门负责人面对面协商互动。

  会前,区政协组织开展专题调研,召开座谈会,形成调研报告。针对当前上虞中小学研学旅行中存在的痛点难点,提出加大对外宣传力度、加快基地营地建设、提升研学品质、构建本土特色研学课程体系等建议。

  听取相关情况介绍后,与会人员从研学服务市场规范管理、地域性特色课程开发、研学旅行接待能力提升等角度建言献策。

  “要利用好虞山舜水、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资源,通过研学旅行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区政协委员、丁宅乡副乡长丁婉君率先发言。

  区政协委员、教体集团总经理王光标建议,加快推进研学基地的标准化、规范化、精品化建设,提升研学旅行接待服务能力。

  “工业研学方面,目前上虞仅有一家机器人流水线参观教育基地。”区政协委员、杭州湾海诚园区运营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阮方圆希望拓展深挖工业研学资源,遴选命名工业研学基地。

  “研学费用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区政协委员、百官小学体质发展中心副主任陈琳建议,对研学费用进行一定比例的补贴。

  区政协委员、水上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工作人员李天民认为,要尽快提升研学指导师的知识储备、综合素质,从互动性、趣味性、启发性方面加强研学服务。

  大通农场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负责人胡友娣建议,统筹规划和管理研学旅行团,提升出游体验感,让“头回客”变成“回头客”。

  副区长孙伟琴表示,将紧紧围绕课程、师资、线路、基地等方面的短板,注重考核评价、加强宣传引导,擦亮“德润学习行泽家乡”研学品牌,打造上虞“全域研学”先行区。

  区委宣传部、曹娥江旅游度假区、发改局、财政局、文广旅游局、文旅集团等部门单位积极回应大家的意见建议。

  区政协主席赵文中说,要深挖研学潜力、打造品牌特色、提升整体运行质量,在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营地)标杆性建设、实践活动课程开发、特色精品线路打造上下功夫,不断丰富研学产品的供给体系;强化协同创新,有效增强内容的趣味性实践性,推动研学的产业化市场化,构筑起多元协同的良好生态;强化规范引导,健全组织保障机制,建立评价反馈机制,完善成果共享机制,保障研学行业发展行稳致远。

  本报记者  郭舒韵  通讯员  赵益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