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离不开科技创新支撑
吴学安
□吴学安
近年来,敦煌研究院持续加大文物保护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不断加强文物科技保护力度。通过组建甘肃省敦煌文物保护研究中心,建成国内首座文物保护领域多场耦合实验室,为文化遗址保护提供数据支撑;初步建成预防性保护监测预警及风沙环境治理体系。此外,还通过文物的修复、数字化项目的实施,不断提升科研平台建设,为深化文物保护和文化遗产事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考古学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以文理交叉的方法手段,探求历史文明的本质本源,充满了人文魅力和科学精神。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要让文物资源活起来,运用高新科技挖掘文物内涵价值,需要加强文物保护的科学研究,着力提高文物保护的科技水平。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前文物保护面临的挑战持续增多:灾害持续性高,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下降,受灾文物构成复杂。文物界一直就有“预防性保护”的提法。随着科技进步,文物部门要推动基础研究、新技术应用及系统集成,形成科学的保护体系,推动文物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化,小病早治、对症下药。
文物是历史的见证、文明的载体。文物修缮保护一般采用传统技术,但不排斥新技术的运用。对任何文物的保护而言,首先要对文物的状态和它原来的材质和制作工艺有一个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揭示其制作材料和工艺中所蕴含的科学原理,这样才能为保护和修复提供科学依据。近年来,随着应力波、阻抗仪等无损检测技术在文保工作中有较好应用,无人机测绘、三维扫描测绘等新兴测绘仪器提升了测绘的精度和速度,也让文物保护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让文物资源活起来,需要依托高新技术,深入挖掘阐发文物蕴藏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使其在提供公共文化服务和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等方面更好发挥作用。在充分挖掘文物内涵的基础上,未来需要在数字展示技术上不断突破,推进文物知识挖掘、展示、传播向智能化、高端化和国际化发展。人们希望有更多更好的“科技利器”进入文物保护领域,为文物保护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