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伯年笔下的《中秋图》

  □缪士毅

  岁岁中秋,今又中秋。中秋节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牵动着画家情愫,于是,中秋题材每每流露于画家笔端,跃然于画面之上,著名画家任伯年创作的《中秋图》就是个中之一,让人品赏不已。

  任伯年,名颐,初名润,字伯年,号小楼,别号山阴道上行者、阴山道人等,浙江绍兴人,我国近代绘画史上著名的绘画艺术家,也是清末“海上画派”的杰出代表之一。他的绘画艺术发韧于民间艺术,技法全面,绘画题材广泛,山水、花鸟、人物等无一不能。下笔自然神妙,构图新巧,主题突出,疏中有密,虚实相间,浓淡相生,清新流畅,散发着浓郁的诗情画意。

  任伯年笔下的《中秋图》立轴,纸本设色,其纵93厘米,横42厘米,创作于1890年,现收藏于中国美术馆。从画面来看,一个青瓷的果盘置于表面平整的石块上,果盘中装有月饼、鲜藕和葡萄,这些中秋节令之物跃然纸上,历历可数。竹子有微风漾过之感,枝叶婆娑,笑弯了腰。画面背景中可见一轮满月似乎正在冉冉升起,清辉泻地。细细品赏画面,但觉此立轴分明是幅中秋赏月图,设色明净和谐,格调明快温馨,画面清新迷人,绝无矫作搜寻,情趣盎然。

  纵观《中秋图》立轴,画中的应节食物,折射出中秋风情民俗。中秋节为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自古就有中秋拜月赏月的习俗,而此时又是果蔬纷纷上市之时,于是许多时鲜果蔬就成了中秋拜月赏月的节令食物。在中秋月圆之时设案,摆上月饼、葡萄、鲜藕等供月之物,早已成为中秋节活动的重要内容,自古盎然。对此,任伯年在此立轴中将其惟妙惟肖地展现出来,体现了他对中秋民俗风情的细微观察。

  从画面看,任伯年笔下的画作《中秋图》立轴,流露了他对中秋美好的寄托,也是他中秋时节情感的表达,如画作中的应节之物鲜藕、葡萄、月饼都有美好寓意。民间素有中秋食藕之俗,尤其是“藕合子”,以寄寓团圆;葡萄外形圆润,蕴含团圆之意,在中秋节的果盘里往往会看到葡萄的身影。至于月饼,更是中秋节必备食物,被赋予团圆之意,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馀》说:“八月十五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画作中绘上竹子,表达“竹报平安”。绘有一轮圆月,寄寓美满团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