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泥土味汗水味满满的调研协商

新昌政协助力农业精品基地建设

  联谊报讯  “委员们的建议实用、管用、有用,我们有信心建好现代农业精品基地,带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希望政协继续多多关注农业发展!”走出“请你来协商”会场,新昌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意犹未尽地点赞。

  作为“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山区县,新昌耕地碎片分散明显,农业存在“低小散”现象,农业生产效率低、成本高。

  近年来,当地围绕“茶、果、药、菜、林”五个板块,重点打造小京生、茭白、香榧、茶叶、养殖等精品特色产业基地,总面积近2500亩,总投资超3.2亿元,逐步形成集种养殖、加工、展示、品鉴、销售全产业链为一体的农业样板,走出了一条新昌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为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牌影响力和附加值,让农民的钱袋子更鼓,今年6月以来,县政协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座谈,了解现代农业精品基地现状和困难。

  在深调研基础上,一场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精品基地,激活农业发展新动能”,带着泥土味、汗水味、人情味的专题协商拉开序幕,委员们结合调研积极建言、踊跃献策。

  “精品就要精心种!”县政协委员、县水利水电局副局长吴军民认为,要选择优势品种、优势区域,精心规划,培育精品。

  县政协委员、沃洲镇副镇长赵苏霞呼吁,促进农业全产业链标准化发展,用标准助力现代农业精品基地建设,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业高质高效发展。

  绍兴市政协委员、门溪山居酒店管理有限公司负责人丁建锋瞄准高山蔬菜产业链短板,提出要突出生态和品质优势,整合、培育、创立以蔬菜为主的农业知名品牌,抓好蔬菜产品无公害、绿色、有机认证,提高品牌含金量。

  “打造农企品牌、推广数字管理、延伸产业链条……”县政协委员、县茶叶站站长袁海艳建议,放大产业集群效应,鼓励产业交叉,形成创新融合、螺旋升级的产业发展格局,提升农业全产业链的生产质量、效率效益。

  凭借“茗香小薯”助力乡村共富“出圈”的县政协委员、丰艺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陈祖堂结合自身经验,建议以多元化的农业产业、先进的农业技术和设备、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丰富的农产品销售渠道和多样化的农民收入来源,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茶园抛荒的现实问题让县政协委员、雪溪茶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碧鹏尤为揪心。他希望通过示范带动,逐步形成以一家精制茶企为龙头、连接二十家左右的初制茶厂、辐射茶叶基地5000亩、带动茶农1000户的现代茶产业共富群。

  县政协主席王仲林说,建设现代农业精品基地是新昌“打造节点城市、建设共富标杆、跻身50强”的重要底气所在。要全面推进精品基地提质扩面,增强农业发展实力;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引育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实施质量品牌战略,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坚持科技引领和要素保障,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现代农业精品基地的质效和竞争力。

  本报记者  张丹丹

  通讯员  徐梦瑶